“之前一些亲戚朋友对我的职业选择有所不解,此次网络主播被纳入新职业,大大增加了我的职业认同感,之后的工作更有干劲了!”某文化传媒公司主播、南京艺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华玉激动地说。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滑雪巡救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职业的“官宣”紧随经济社会发展新风向,也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根据2022年9月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数已达1639个,净增158个新职业。
频繁发布新职业背后,既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产业新动能的持续增长,也是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综合结果。一批批新职业被认证,也吸引各类人才不断涌入,为就业创业开辟出新赛道、打开新空间。
1
新职业引领就业新方向
每逢寒暑假和各种假日,旅游规划师杨薇都格外忙碌,前来咨询定制游的客户络绎不绝。她介绍,这几年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个性化、定制化旅游需求持续增长,更多游客愿意请专业定制师为自己的假期设计一场旅行。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在杨薇帮助下,浙江游客周珊羽在宁夏开启了一场难忘的个性化亲子游。他们在宁夏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在神秘的贺兰山岩画中找寻远古人类的生活气息,在腾格里沙漠腹地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
“旅游玩法越个性、越小众,越能吸引游客。传统的跟团游行程紧凑缺乏个性,我们为客户规划的线路从行程规划、住宿选择到景点游览,都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量身定制。”杨薇说。
不光是旅游规划师,定制游的火热让研学旅游指导师也成为热门新职业。
研学旅游指导师薛昆发现,教育观念升级推动旅游产品迭代,旅游产业越来越垂直细分,很多家长已不满足于观光游玩的亲子游,更希望为孩子定制研学旅游线路,在深度的文化体验中寓教于乐。这一风向让她下定决心,从导游转向研学旅游指导师,从零开始学习策划制定、课程实施及课后评价总结等整套流程。
“入行后会发现这是一片蓝海。不仅是中小学生,大学生甚至老年人都有研学游需求。”薛昆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中小学生更注重结合实践形成知识闭环,大学生、老年人则更多以丰富人生阅历、追求感官或精神愉悦为主,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追求为研学旅游市场注入活力。
不仅是文旅产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催生更多新职业。“冰雪热”“露营热”趋势下,滑雪巡救员、休闲露营地管家等成为热门;随着“一老一小”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等应运而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催生了网络主播、用户增长运营师等新工种……
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赫金贵表示,今年最新发布的新职业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等领域,未来还会涌现多少新职业、新工种,谁也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职业的技术含量将会越来越浓,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复合的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个新职业,许多还与“智能”有关,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
此次新增的28个工种,积极响应市场细分需求。例如,在“民宿管家”职业下增设“休闲露营地管家”工种,在“体育场馆管理员”职业下增设“冰鞋维修师”“雪板维护师”等6个工种。在江苏省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副秘书长包秋婉看来,露营这种新兴休闲活动的市场规模近年迅速扩大,工种的进一步细分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露营的期待。
2
新职业折射发展新活力
从1999年首次颁布职业分类大典,到今年进行第二次修订,20多年间职业变化之快,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今天,就算是从事生产一线上拧螺丝的工作,与过去相比也大有不同,复合型、智能化、绿色环保不仅是今后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是每一个劳动者需要苦练内功、提高竞争优势的职业追求。未来,更需对“上新”职业的发展多上心,在行为规范、劳动保障、工资福利等方面明确标准和规则,保护好从业者权益,为社会进步注入新动力。
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例。《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与此同时,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到用户增长运营师,从网络主播到外卖运营规划师……数字职业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各个环节。
“95后”美团外卖运营规划师张新冰洁介绍,随着餐饮行业全面触网,互联网正在重塑国人餐桌。外卖作为餐饮业数字化催生的全新业态,已成为餐饮业发展的生力军,也为外卖运营规划师提供了施展空间,大到页面、菜单、定价,小到餐具、打包盒,只要商家有需要,张新冰洁都会给出建议或方案。
“我一个月至少要拜访160个中小商家,有夫妻店,也有大学生创业店。在确保餐饮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一些线上营销手段帮助商家吸睛、抓胃,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实现单量增长。商家生意好就是对我职业价值最大的肯定。”张新冰洁说。
数字经济领域外,能源行业的绿色新职业也是增长亮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共标注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8%。光伏发电运维值班员、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碳排放管理员等绿色职业陆续涌现。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是宁夏最大的煤电和供热企业。近年企业持续推进煤电低碳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预计供电煤耗平均每年下降2克/千瓦时。
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增设“碳排放管理员”专岗专责。生产技术部主管杨国辉就是企业碳排放管理业务主要负责人,他每天上班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电力数据填报系统”,对15家下属煤电企业更新上报的碳排放指标进行核对。
杨国辉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正式运行后,低碳化已成为企业的硬约束而非软指标。对企业来说,碳排放管好了就是资产,管不好就是成本。因此除了数据统计,碳排放管理员还要为企业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实现能源多样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高,企业需求大。
3
新职业丰富就业新赛道
直播招聘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招聘形式,不仅打破了线下招聘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方向和空间,因而得以快速发展。2022年1月,快手平台推出直播招聘业务“快聘”。截至目前,平台已有超过40万名专职主播从事直播带岗服务,吸引了月度达2.5亿人次的劳动者参与。
新职业,也意味着对职业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网络主播绝不能只会喊‘321上链接’,而是要从直播前的选品、直播脚本的准备、直播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对流程全方位把控。”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负责人党蓓蕾介绍,数字营销人才需要兼具广告、传媒、商科等多学科技能,“我们开设了拍摄剪辑、直播营销技巧、短视频推广、直播运营等课程,将数字营销的理念和实操技能教给学生。”
新职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显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直播平台就业价值报告(2023)》指出,直播电商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播间本身的不同业务环节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就业需求,涵盖了主播、助播、选品师等30多种新形态;另一方面,直播电商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生产制造、产品研发、打包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就业岗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认为,从供给侧看,新职业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业态,还对传统业态进行了数字化赋能,因而带来了就业规模的大幅扩容。从需求侧看,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增长,从而通过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传导到就业规模的扩大。
新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需求,其价值更体现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就业“蓄水池”的形态,增强了全社会应对就业压力的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帆认为,就业“蓄水池”不单单是“蓄”,同时也有着“调剂”劳动力分配、增强劳动力流动性的重要功能。
也要看到,一些新职业在发展规模上迅速壮大,但在服务能力上还存在培养链条不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评价标准等短板。例如,网络主播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内容低俗、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挑战。为规范行业发展,业内人士建议,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主播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内容审核,完善违规惩罚机制。此外,还应通过培训提高主播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引导其传播正能量,并通过信用评级激励合规主播,对违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行业协会须制定规范,引导主播自我约束,维护行业形象。
专家建议,推动新职业健康发展,要加强人力培训、职业标准制定、技能等级认定、劳动权益保障、晋升激励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新职业人才队伍的质量,让新职业岗位更具吸引力。
(本报综合:瞭望、新华报业网、央视网、光明日报)
本版图片为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