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苗苗 通讯员 靳刘阳 窦静斌
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强化大数据在执法领域的运用,以“数智平台”“科技装备”为支撑,逐步构建起集“远程感知、信息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智慧执法体系。
为了更好地使科技手段赋能生态环境执法,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区分局自主研发“涉气企业高值溯源类脑指挥舱与AI预警微信智能推送系统1.0”即“类脑AI系统”。今年1月4日,该系统荣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证书。在我省正式公布的大数据创新应用成果征集活动结果中,《邢台市信都区生态环境类脑指挥舱项目》荣获“河北省大数据创新应用‘优秀解决方案’”。
如今,在信都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实现了由“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的转变。
环境监管提质升级
“类脑系统1.0”上线
近日,记者走进信都区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大厅,看到监控大屏上的“类脑AI系统”,分屏显示着“溯源地图·生态环境智慧环保政务云平台”“邢台市信都区大气指挥调度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中可以看到洒水保洁车辆、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餐饮在线等指标数据。
“就是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掌控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情况,极大解决了过去执法监管过程中‘人防’工作任务重、监管有遗漏的难点。”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区分局分党组成员刘立军对记者说。
信都区是我省最大的区县级辖区,占邢台市总面积的1/6。辖区内钢铁、水泥、焦化、砖瓦窑、铸造、火电、橡胶制品等行业企业门类齐全,涉气工业企业169家,重点排放企业8家。全区共有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2个、省控监测点1个、乡镇级监测点21个,其中承担全市排名的空气质量国控站点,信都区占全市一半。这里既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全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和主战场。
为彻底打通过去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堵点,进一步创新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提高环境保护执法效能,信都区分局开启了全力构建“互联网+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之路,组成了由“分局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公司”的研发团队,历时15个月,自主研发出了“类脑AI系统1.0”。
据了解,“类脑AI系统”将区域内监测网络数据、气象数据、工业源数据、移动源数据、生活源数据及扬尘源数据等多源数据汇集形成可视化“一张图”,及时预测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污染传输影响。同时,通过实时分钟级污染源、气象数据类脑模型分析,自动识别数据断线、数据恒值、高值超标、低值报警等特殊情况,发出可能超标风险、产污治污设施用电情况不匹配、维护逾期警示等预警信息,并实施智能推送。
“该系统为辖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大幅提升大气环境执法监管的精度和效率,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区分局大气指挥中心主任葛志校介绍。
多源监控数据融合
“非现场执法”精准发力
“上午10点15分,邢台建德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单元(水泥磨)分表计电数据异常,请尽快核实 。”9月30日,信都区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先后接收到一条预警信息,记者注意到,推送方均显示为“类脑风险防控预警推送”。
随后,指挥调度中心立即调度分管片区的执法人员到企业现场核实。现场处置后反馈问题为:该企业分表计电设备短时间离线,设备传输延迟导致分表计电报警推送。
“‘类脑AI系统’整合了全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4个、洒水车辆27辆、工业排放源25个、餐饮单位170家、分表计电161家……将海量的环境资源和多源监管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实现智能预警告警,并能够24小时不间断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刘立军说,这为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开辟了新路径。
据了解,“类脑AI系统”集成了“多源数据融合”“风险防控预警”“区域污染传输”“污染源网格化地图”等多种模块,利用分钟级神经网络监测体系和百米级溯源地图定位系统,实现了“模型驱动+数据驱动”双驱动建模智能预警告警与自动微信推送。
“类脑AI系统”让工作人员实时掌控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情况,通过系统智能预警、告警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执法,减少检查频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定量精准执法。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是河北省重点钢铁企业,对于信都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由“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的跨越,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从生产经营角度来说,避免了执法人员频繁进入企业生产现场,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干扰,使我们企业能更加专注于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环保部部长霍增河说。
一边能够精准发现问题,一边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类脑AI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融通共享。同时,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机制,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交办属地镇办、部门核查、处理反馈,将相关问题处置到位。
今年以来,“类脑AI系统”已累计推送预警信息35898条,其中工地扬尘预警17825条、空气监测站点预警771条、餐饮油烟预警4639条、分表计电推送10925条、VOCs规则预警405条、环卫作业车辆轨迹信息预警21条;25起涉气处罚案件线索也来自“类脑AI系统”监管平台,占比达67%。除此之外,信都区还将全区国省控、乡镇24个自动监测站,城管、交运洒水作业车辆GPS,重点涉气工业排放源,站点周边3公里内重点餐饮油烟,148家分表计电,77家建筑工地等数据,全部汇集至“类脑AI系统”。
持续研发创新
打造智慧执法新场景
今年以来,信都区分局在原有“类脑系统1.0”基础上,持续投入力量,迭代升级“类脑AI系统”,启动“类脑AI系统2.0”研发工作。下一步将把辖区内现有固废平台外的工业企业、汽修、各类实验室、监测机构等产生危废的行业、单位纳入类脑系统平台内,继续打造智慧执法新场景。
“我们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探讨,进一步强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优化模型算法,深入推动智能传感器监测系统、污染溯源类脑平台和智能控制治理设备联动,持续提升问题线索识别的精准性,积极探索适合信都的‘线上’监管手段。目前,涉VOCs企业管理、餐饮油烟清洗治理系统已研发成功,进入试用阶段。”刘立军说。
通过对“类脑AI系统”不断升级迭代,信都区分局深化科技赋能,协同推进大气监督帮扶“线上+线下”两条战线,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邢台市钢铁企业的代表,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生态+钢铁”新模式,推进绿色钢厂建设,被生态环境部认定为全国环保标杆钢铁企业。2023年11月,辖区内国泰电厂创成全省火电行业首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2023年信都区PM2.5为46微克,较2019年下降30.3%,PM10为77微克,较2019年下降31.86%。
“下一步,信都区分局在启用‘类脑系统2.0’基础上,陆续将水环境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污许可系统等应用纳入系统,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数智’监管能力。”邢台市生态环境局信都区分局分党组书记尹波表示。
科技赋能守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近年来,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感知系统全面植入环境管理对象,实现了监控体系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和跨越,着力推进监控手段立体化、重点对象监控自动化、监测监控重点环节智能化,打造汇集生态环境各领域实时监控数据,夯实服务环境管理的数据基础,有力支撑生态环境各项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