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政

旱作雨养 让农田不再“喊渴”

扫码看视频

农田一年到头基本不用浇水,不光能种出好粮食,还能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就是旱作雨养种植技术的“魔力”。

旱作雨养是个啥?就是通过种植抗旱的农作物,把水浇地改成旱地,使用自然降雨的水,保存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

衡水市武强县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也是我省旱作雨养种植项目县。以前种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需要浇水四五次,每次每亩地用水量大概是50立方米,每亩地每年光浇水就需要用掉200多立方米,不光浪费水,收益还低。

为了节约用水,提高农户的收入,他们开始选择油菜与高粱轮作的旱作雨养种植模式,冬天种油菜,每亩油菜籽产量100—150公斤,收入大概600元;夏天种高粱,每亩高粱产量400—450公斤,收入大概1800元。另外,油菜和高粱耐旱、节水,只要土壤湿度达到65%左右就能出苗,全年基本不用浇水。就这样,旱作雨养种植不光能提高收入,每亩地还能节水200多立方米。

今年,河北实施旱作雨养农业节水项目42.96万亩,制定印发了《2024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旱作雨养种植项目实施方案》,把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改成谷子、高粱等抗旱耐旱作物。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多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有了旱作雨养,既节水,又增收。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2024-09-1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7841.html 1 旱作雨养 让农田不再“喊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