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刘俊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拓展的黄金时段,更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要充分发挥自身应用的优势,综合学科特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育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便于学生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爱国主义者和英雄,他们的英雄故事部分选入了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深受影响。教学的特性也决定其影响范畴并非局限于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或是学生的家人或朋友。在人和人的互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伦理和价值观念十分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生与他人的互动能够明显提升其文化认同,并在沟通交流中增强文化意识,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思想水平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帮助学生从小认识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语言,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育人质量。有些古诗词表达的是传颂千年的经典故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思想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创设针对性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孟郊的《游子吟》一诗为例,其中刻画出慈母为了家中游子连夜赶制衣服的动作和心理,母亲用针线的“密密缝”是担心儿子“迟迟归”,伟大的母爱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自然流露。诗词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是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如同春日阳光,刻画出赤子对于母亲深深的爱,展现出浓厚的孝道文化气息。在学习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一知识烙印在学生脑海,践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教育方针。

二、着重写作训练,发挥文化育人效能

为了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语文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传统文化的学习可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涵养,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用作文训练的形式,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古诗文或是写作教学之中,方可更好地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文主要是以古诗为主,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影响下,对学过的古文内容进行回忆,开展课堂练笔作文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并且要结合古文学习进行。

三、优化作业写作形式,拓展文化融合路径

学科课后作业的设定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为了保障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必须重视对作业内容的创新,这是拓展渗透途径的重要方式。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并且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将与其相关的作业进行合理设置,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能够鼓励学生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剪纸文化。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使用的刀法和工艺多种多样,能够制作的剪纸类型较多,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布置相应的剪纸作业,让学生能够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

从作业角度进行创新,能够确保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中有许多与重要节日相关的文章,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特点,选择与其相关的文学知识让学生进行阅览,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或者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对自身获取的知识内容进行分享,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实现多方面文化渗透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性较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在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活动之中。比如,教师在传授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时,围绕学生的文化意识培育,综合技术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向学生们展示《静夜思》的有关内容,包括诗歌的结构框架、重点字词等,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些重点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感受到诗人在十五月圆之夜对友人的无限思念。而且,月亮本身就有一种高远、柔和的美,这个形象的出现,将这首诗衬托得更加美丽。小学生正处于热衷新奇、喜爱故事的阶段,教师也可适当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经典。在开展“读民间故事”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选择了《揠苗助长》《画龙点睛》等具有一定哲理的成语故事,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非仅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灌输,而是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感知、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他们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教学策略[J].贾春瑞.亚太教育,2022(20).

[2]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析[J].朱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江苏 泰州225300)

2024-09-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7665.html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