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省工商联加快建设集管理、服务、互联互通于一体的河北数字工商联平台,打造省、市、县三级工商联协调联动的数字化组织体系和民企服务体系,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本报讯(孙兴兴 雒铁虎)去年以来,在河北省委统战部指导下,省工商联会同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建行河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战略部署和工作举措,建设集管理、服务、互联互通于一体的河北数字工商联平台,打造省、市、县三级工商联协调联动的数字化组织体系和民企服务体系,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该平台于2023年8月中旬开始上线试运行,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注册516348户,在线测额224107户,生成预授信额度1069.4亿元,平台贷款投放27796户、280.9亿元,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凝聚合力,聚焦平台能力建设。省工商联立足构建大统战格局,发挥好省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注重整合利用有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资源优势,突出工商联特色,全心全力推进数字工商联平台建设。围绕做好平台功能规划和推广,会同建行河北省分行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联合工作组,确定通过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赋能市场主体的总体思路,定期研究调度服务功能开发,对如何运行、风险点在哪里等,作出深度的探讨和分析研判。围绕推进民营经济领域信息数据对接共享,组织18家省直部门召开专题工作协调会,促进数据资源归集利用。围绕推进平台民企服务功能的建设完善,联合省政协财经委举办“政银企”委员议事堂,听取商会和民营企业对平台服务功能的意见建议,以更好贴近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开拓创新,打造特色信贷功能。贯彻国家和我省有关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推广“信易贷”服务模式等要求,创造性抓好工作落实,为民营企业提供真金白银支持。开发企业经营视图,通过共享有关厅局的政务数据,从企业经营情况、信用信息、与工商联合作情况、行业评定称号、企业资质等五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展示企业信用情况和经营状况,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经营长短板。开发授信额度测算模型,依托企业信用评价及经营数据,对登录平台企业授信额度实现“一键测额”,银行主动对接联系企业客户,实现点对点精准对接,打通企业贷款“最后一公里”。对贷款申请提供“一站式”服务,300万元以内信用贷款实现线上直接审批,省去线下进行评估、担保等环节,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融资效率和信贷获得率。
破解堵点,精准触达民企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注重破解企业因经营管理规范程度不高、企业信用受损等情况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获贷能力和额度。对接打通“信用河北”平台信用修复功能,设立“966166”信用服务热线,指导企业开展线上修复。定期对全省250万家民企开展信用筛查并通报。截至目前,累计为6675家民营企业修复失信信息9585条。支持参与工商联工作的企业贷款融资,依托平台开发推出“工商联数据贷”产品,对企业参与工商联系统工作的不同情况进行增信提档,从而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加入工商联组织,参与工商联系统活动。同时,专项帮扶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先后向灾后重建复工复产的1286家企业发放贷款6.27亿元。
发挥优势,宣传推广提质增效。发挥工商联和建行基层组织(机构)健全的优势,推动各地工商联、建行分支机构采取召开推广动员大会、政银企对接活动、走访商会协会、园区企业等多种推进措施,发动基层组织联手面向当地民营企业做好宣传推广,积极开展“一对一”“手把手”上门指导服务,使平台推广使用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先后召开500余场数字工商联平台推广培训会;面向广大民营企业发放平台宣传手册1.5万余份;组织1300余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组织80家所属商会开展平台推广使用培训,深入宣传推广平台信用融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提高平台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