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见习记者张正阳)近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衡水市医保惠民便民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8月1日起,衡水市将15种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衡水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李红介绍,今年衡水市全面执行国家2023版医保药品目录,目录共新增126种药品,其中121个药品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纳入医保,平均降价61.7%。本次调整后,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得到明显提升。
为确保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顺利在衡水市落地实施,该市在定点医院端、药房端提高目录内药品配备数量。同时,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含竞价药品),以及协议期满转为常规目录管理的其他谈判药品共528种,全部纳入衡水市“双通道”药品报销范围,持续加强对目录内药品使用、支付情况的监测,对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确保医保药品目录真正落地惠民、取得实效。
衡水市将部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更好地惠及生育困难家庭。从8月1日起,该市将“取卵术”“胚胎培养”等15种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衡水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按照乙类管理。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报销比例为60%,城乡居民报销比例为50%,不占用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额度。医保基金支付“取卵术”等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时,限门诊使用。此举解决了不孕不育患者的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提升家庭幸福感。
同时,衡水市不断优化医保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提升就医购药“便捷性”。今年以来,衡水市不断推进医保智能化便民服务事项,继续扩大医保便民利民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广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刷脸结算、参保单位电子签章的应用等,不断丰富医保业务网办事项,有效提高了医保服务质效,让医保信息化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参保群众,使参保群众在办理医保业务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李红表示,下一步,衡水市将从健全服务体系、夯实政策保障、优化服务措施等方面着手,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注重提升群众在就医看病购药时的体验感、获得感,让医保惠民、便民、利民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努力推动全市医疗保障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