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日前,记者来到张家口市宣化区顾家营镇左家营村,迎着凉爽惬意的微风,走在干净平坦的街道上,看着村民们脸上自然松弛的笑容,听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左家营村积极打造集观光农业、温泉度假、休闲垂钓为一体的文旅项目,使全村500余户1300名村民走上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A
一根鱼竿“钓”出集体经济发展“活鱼”
处暑时节,鲤鱼、草鱼、鲫鱼等水产品进入盛产期,在左家营村垂钓园内,一场集“钓、尝、购”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游正在热烈上演,吸引了无数周边游客前来探寻乡野之趣。
鱼塘粼粼波光与蓝天白云相映,垂钓者列坐一排,手握钓竿,调鱼漂、挂饵料,静心等待鱼儿上钩。
“快看,鱼儿咬钩啦,赶紧收竿……”提竿、抄网、捞鱼一气呵成,平静清澈的水面上划出道道涟漪,一条肥大的鱼儿被来自张家口市区的垂钓爱好者张军收入囊中。
“这儿是我们钓友固定的打卡地,来这儿钓鱼有两三年了,一到周末就带着家人、朋友开车过来玩。大伙儿过来不仅能体验钓鱼的乐趣,还能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到美味的农家饭,真是不错。”张军说。
随着天气转热,左家营村的垂钓园成了宣化区及周边地区钓鱼爱好者打卡的好去处。每到节假日,垂钓园内游客络绎不绝,室内外钓位爆满,乡村垂钓游成为左家营村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这个村里的垂钓园是怎么建起来的?其背后又有怎样产业兴旺的“秘诀”?
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韩广军介绍,原来这里是一片闲置的河滩地,临近水源,村“两委”琢磨着利用这片土地激活壮大村集体经济。
“既要有经济效益,还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我们村水质良好,交通便利,发展垂钓经济可行。”韩广军说。
经过不断讨论,村“两委”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休闲垂钓园。方案形成后,2019年左家营村申报实施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争取资金5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700万元,搞起了全水域渔业养殖,将三个池塘连在一起开发100亩的垂钓养殖项目。
随着垂钓园建成,名声也逐渐在圈内叫响,越来越多的“钓友”慕名而来。为更好地服务垂钓园,让游客玩得舒心,2022年,左家营村依托垂钓园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投资90万元,将垂钓园旁边闲置的大院,翻新修建了三个用于就餐的蒙古包,以餐饮带动增收的同时,解决了30余名村民的就业。
“这里水域内有草鱼、鲤鱼等多个品种,实现了四季营业。”左家营垂钓园负责人施昌喜正说着,就有北京的顾客打来电话预定钓位。由于收费便宜,饭菜可口,垂钓园不仅吸引了宣化周边县城的钓友,远一些像保定、北京、天津的游客也会前来打卡。
B
汩汩温泉变“流量”为发展“留量”
在左家营村,给村民们带来收入的不仅是乡村垂钓项目,村“两委”充分依托村庄土地、泉水、地热等资源,带领村民积极走出去,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温泉旅游。
白墙灰瓦,院中有院。记者在左家营村左转汤泉水上乐园见到了天津来的游客王浩。
“这里没有都市喧嚣,没有职场压力,可以静心漫步田野,欣赏美景。购物方便,美食丰富,早上可以顺着健康步道跑步,累了可以泡温泉,渴了可以喝山泉。”王浩说,他每年年假的首选地都会选这里。
为让全村旅游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左家营村充分挖掘当地地热资源,引进张家口左转汤泉旅游服务公司,投资1亿元,分三期建设了左转汤泉项目。今年6月18日,左转汤泉室外水上乐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集温泉疗养、冲关回旋、海啸冲浪等于一体的水上乐园经营模式。
“过去的生活主要是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和孩子,有了产业后能上班了,还学到了很多管理知识,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左转汤泉水上乐园大堂经理单小兰说。
光靠地理优势,做好"水文章"还不够,服务也得跟上。今年左家营村“两委”给项目"立规矩",要求做好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工作,让客人在这里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过去我们村,工作日期间人很少,只有周末人多点,现在从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来我们村的游客有200多人,周末高峰时能到600多人。”韩广军向记者介绍,现在汩汩温泉已经化“流量”为“留量”,村里还将陆续推出“温泉+中药养生”、温泉水疗SPA、“温泉+家庭亲子活动”等新业态。
温泉项目赋予了左家营村新的发展契机,村民参与到温泉项目日常管理、经营、服务中,成了新农人。目前,村里新引进了马术表演等演艺项目,更能让游客感受到休闲娱乐内容的丰富有趣。
C
返乡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新势力”
位于左家营村的戎狄牧场,八点不到,很多游客就已经早早来到这里,或与马儿悠闲漫步,或激情驰骋在马背上,城市的喧嚣与烦恼在这一刻都被抛之脑后。
“我是宣化的,通过短视频刷到这儿有个马场,我就带着孩子过来了。”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在这儿能跟大自然有个亲密接触。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游客都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到这里的。
戎狄牧场营销经理任晓冉,是一名00后,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外地,而是回到家乡就业。
“我主要负责马场的运营,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了很多牧场视频,吸引很多周边村镇乃至外地游客来这里骑马。”任晓冉说。
她告诉记者,这两年家乡变化很大,让年轻人看到了很多机遇和希望。想要为家乡做点什么的任晓冉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利用互联网宣传推广马场,用“小视频”撬动“大流量”,短短的时间为马场吸引来不少游客,让她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任晓冉笑笑说,她会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更多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她的家乡。
现如今,左家营村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的7600元,增长到2023年的23000元。韩广军说:“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村常住人口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0多人,这些人基本都是从外地回来的年轻人,村容村貌好了,居住环境好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村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他们返乡就业不仅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还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践中,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进步。
“我们的发展方向还是围绕乡村旅游展开,要想进一步发展就要留住人,让青年人回来,这个村才有活力,乡村振兴的路子就能更宽一些。”谈起村子的未来,韩广军信心十足,今年他们正在申请国家AAA级景区,相信会有更多游客来左家营找到向往的生活。
专家观点
河北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河北宣传文化法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马一超:
张家口市宣化区左家营村坚持“党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共同富裕,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左家营村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抓好队伍建设。左家营村的发展,与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谋划部署是分不开的,与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分不开的。二是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不提倡村民打麻将,丰富广场文娱活动,成立“左家营村老年秧歌队”“左家营村青年舞蹈队”,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村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三是“党建+集体经济”模式能够让村级经济“强”起来。村党支部提出“支部带头,党员群众参与,盘活集体资源”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的确定是左家营村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左家营村发展的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