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采

坚持用航天精神铸魂育人

□ 耿建涛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均入选,加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共同组成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血脉。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1978年由中国航天组建,先后隶属于第八机械工业总局、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用航天精神铸魂、用航天文化育人,致力于打造航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走出了一条航天特色办学之路。

坚持用航天精神厚植办学理念。学校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及航天行业发展服务”,服务面向定位是“面向全国、立足河北、深耕廊坊,服务京津冀和航天航空行业”,办学目标是“努力建设全国知名、航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从学校整体上突出应用特色,主体学科专业偏重于工艺层面的工程特色,部分学科体现航天行业特色。在服务面向层面,深化和发展航天特色,培育服务河北主要产业的特色,打造支持本地发展的不可替代特色。以上办学理念均为学校坚持航天特色办学之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形成了深刻的共识。

坚持用航天精神凝炼学校文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就为学校题词“面向航天、面向未来,培养高级工艺人才”。学校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赓续航天血脉,挖掘航天精神内涵和价值,经过46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崇学乐教、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慎思、求真、笃行”的学风,“自立自强、重信重义、至真至善、爱国爱校”的精神,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严格教风、严格学风、严格管理”的“三严”特色,在毕业生培养上形成了“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在学校标识和校歌“向天”中均体现了鲜明的航天元素。学校的办学文化均传承于航天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点进行了再升华、再提炼、再实践,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坚守。

坚持用航天精神打造特色学科。学校办学46年,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再到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跃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学校坚持以工为主的学科专业定位,中专和专科时期定位于为航天培养高级工艺人才,至今主体学科专业仍偏重于工艺层面的工程特色,布局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48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与航天相关的学科专业占到60%以上。拥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军工计算机应用技术、飞行器设计等国防特色学科,以及跨介质飞行器、绝热保温材料、微小型航天器制造、航天遥感技术等十几个航天特色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坚持双导师制,200余名航天专家担任硕士生行业导师。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9万余名,其中为航天系统输送近2万名毕业生。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生产管理骨干或全国技术能手,学校先后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坚持用航天精神引领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师生面貌。学校坚持以航天精神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学校校名由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校园道路命名“北斗路”“学森路”等均取自航天,校园灯杆旗展示航天重大事件和“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校园展示遥测天线和火箭、卫星模型,图书馆开设钱学森生平事迹展,安放钱学森铜像。学校还筹资建设了航天博物馆,展出了航天大事记和一批航天发动机、陀螺仪、导弹、卫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航天员服装、航天育种成果等实物或模型。参观航天博物馆成为固定的新生入学第一课永久内容。

坚持用航天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学校将航天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列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必讲内容。全校各本科专业均开设《航天概论》课程,各硕士专业、本科专业均采取校企合作授课,学校还举办航天专家进校园活动,每年都有一大批航天专家到学校讲授课程、开设讲座。学校与航天单位共建了2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有研究生到航天单位进行实践培养。学校建立了“钱学森班”“高凤林工匠班”,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拔尖应用型人才。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何鸿燊航天人才培训基金会均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奖教金。学校还将航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举办航天日主题活动、校园文化节、科技节、科普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航天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航天报国热忱。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在强国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航天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华航贡献。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党委办公室)

2024-08-2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6213.html 1 坚持用航天精神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