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苗苗)8月22日至23日,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在承德市召开,要求重点突破抓好环境治理,把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的重中之重,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京津冀三地协同工作机制日臻完善。京津冀建立健全更加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密切协同、频繁互动,在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联合执法、生态补偿等多方面不断突破,共同推动京津冀生态协同不断走深走实。制发《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规则》,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下设生态环境、园林(林草)2个专项小组,形成了“大牵头+小牵头”的工作模式。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京津冀三地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半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天津市PM2.5浓度43微克/立方米,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区域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化水环境联保联治,京津冀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分别达到82.9%、47.2%和87.3%,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健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协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签署京津冀公检法环打击治理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框架协议。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三地协同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燕山、太行山、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签订《京津冀林草种苗协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京津冀打造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强林草灾害联防联治,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联防联控,联合举行京津冀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深化林草重点领域协作,联合编制完成《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方案》,联合成立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专班,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此外,京津冀三地绿色发展步伐加速迈进。开展环保绩效创A行动,北京市将环保绩效评级纳入市委书记点评会“含绿量”指标,天津市累计完成3家钢铁企业A级评定,河北省新增3家重点行业A级企业;协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深化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试点,津冀两地成功争取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落地;着力提升首都“两翼”绿色发展水平,大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
会议要求,京津冀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京津冀生态协同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协同机制作用、加快落实既定工作任务,重点突破抓好环境治理,把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的重中之重,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深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潜力。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构建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体系,点源面源内源同治、左右岸上下游共治,实现水系相通、水体循环。
据了解,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的措施清单(第三批)》《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并围绕建立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化合作机制等有关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