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管地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有机肥改良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新一轮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农产品增产技术实验,努力实现盐碱地综合治理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沧州市多措并举做好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盐碱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沧州市将稳步扩大盐碱地托管种植面积,力争到2025年达到10万亩;深入挖掘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力争到2025年盐碱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代晴)在托管地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有机肥改良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新一轮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农产品增产技术实验,努力实现盐碱地综合治理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沧州市多措并举做好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盐碱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沧州市供销社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主动融入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大局,通过推进盐碱地适度规模经营、多途径开展土壤改良、加快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开发推广等手段,努力为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供销经验”。
从去年5月份开始,沧州市供销社携手沧州市委组织部和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党建引领强基富农示范工程,通过在沧州市盐碱地分布较为广泛的黄骅、海兴、盐山等7个县(市)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加快构建盐碱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为承接和实施盐碱地土壤改良项目、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已在上述7个县(市)托管土地面积共计约8万亩。
沧州市供销社主动发挥平台作用,积极联合省科学院、沧州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等有关单位和机构,在托管的仙庄片区土地上开展了包括“利用藻类改良盐碱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氨基酸加钾肥叶面喷施、减碳光合增产推广等多项新技术实验。青县供销社通过在托管的盐碱地上增施有机肥的方式改良土壤状况,已完成改良试验1500亩。海兴县供销社则通过测土配方形式,指导种植户科学用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土壤条件。其他县(市)也分别结合自身情况,就盐碱地改良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围绕打造旱碱麦和其他盐碱地特色农产品“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的目标,沧州市供销社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类农产品推介活动,依托相关社有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研发培育自主品牌,将旱碱麦、冬枣、洋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不断推向外部市场,成功打造了“供销面坊”“骅乡情”等一系列自主品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上半年,仅“骅乡情”单个品牌旱碱麦面粉、挂面等产品销售总量就达130余吨。
下一步,沧州市供销社将加快推进落实包括《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和部署,稳步扩大盐碱地托管种植面积,力争到2025年达到10万亩;深入挖掘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市场潜力,力争到2025年盐碱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配套项目的融合,提升盐碱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探索更多盐碱地改良和高效利用的新模式、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