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贺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然而,长期的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在这种困境下,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开展节水灌溉紫花苜蓿实验并取得成功,随后大规模推广种植,推动优质牧草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升了牧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牧草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技术管理不足和市场竞争力弱等挑战。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牧草产业的发展。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揭示优质牧草产业对阿鲁科尔沁旗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推动地方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效统一发展。
阿鲁科尔沁旗牧草产业现状
2008年以来,阿鲁科尔沁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部分沙地流转后改种牧草,通过数据对比和企业间合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优质紫花苜蓿种植。目前,流转规划面积已达110万亩。其中,种植面积68万亩,是全国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家紫花苜蓿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根据阿鲁科尔沁旗统计年鉴的数据,2024年阿鲁科尔沁旗已实现牧草种植面积56万余亩,头茬苜蓿亩产约280公斤,目前迎来第一茬苜蓿草丰收。牧草年产量达65万吨,占全国商品草的1/6,产值达12亿元。
牧草产业对阿鲁科尔沁旗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研究测度的是阿鲁科尔沁旗牧草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和波及效应,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和2023年的阿鲁科尔沁旗统计年鉴和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
阿鲁科尔沁旗牧草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2023年比2017年增长了0.0532,显示其原材料性质仍然明显。第二产业的牧草深加工和牧草饲料生产的中间需求率较高,尽管2023年略有下降,但仍显示出供不应求的情况,存在发展空间。
影响力系数显示,2023年牧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Fj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牧草第一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变化幅度小,部分产业部门有所下降,而牧草种植、牧草收割和牧草加工有所上升。第二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最高,部分产业超过1,显示其对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拉动作用较大。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低于1,但部分产业具有开发潜力。
感应度系数看,2017年到2023年,牧草产业的感应度系数Ei上升了0.0473,表明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推动作用增强。牧草种植的感应度系数在两个时间点均大于1,说明其受其他经济部门的感应拉动较大。
模型构建
本文使用阿鲁科尔沁旗2017-2023年的统计数据,将地区生产总值GDP(Y)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牧草产业产值(X)表示牧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构建模型之前,先分析了选定变量的相关性,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验证相关性。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对两个变量取对数,记为LnX和LnY,计算LnX和LnY的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显著性。其中Y1分别表示阿鲁科尔沁旗总产值(gdp)、社会就业人数、总劳动报酬和财政收入之间,X1表示阿鲁科尔沁旗牧草总产值(lgdp)、从业人员数、劳动报酬及财政收入,运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运算过程同上,在此不再赘述。最后验证回归结果,探究优质牧草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
运用Stat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牧草产业与阿鲁科尔沁旗总产值的相关性、牧草产业从业人员数与阿鲁科尔沁旗社会就业总人数的相关性、牧草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与阿鲁科尔沁旗劳动总报酬的相关性、牧草产业税收收入与阿鲁科尔沁旗财政总收入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较高,呈高度相关。
线行回归分析
牧草产业(lgdp)与阿鲁科尔沁旗总产值(gdp)的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R方为0.9978,Adj R-squared为0.9975,即表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且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度,回归系数为0.680,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较大且正相关,牧草产业产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带来0.680个单位的GDP的增长。p值为0.000<0.1,表明该正相关的影响比较显著。
牧草产业从业人员数(labor)与阿鲁科尔沁旗社会就业总人数(zlabor)的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阿鲁科尔沁旗牧草产业从业人数(lnlabor)与社会就业总人数(lnzlabor)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回归系数为-0.198,表明牧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1单位,社会就业总人数将减少0.198单位。模型的R平方值为0.2061,调整后的R平方值为0.1202,表明模型仅能解释约12%的社会就业总人数变化。p值为0.19,表明这种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
牧草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lwage)与阿鲁科尔沁旗劳动总报酬(zwage)的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1.512,表明牧草产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总报酬将增加1.512个单位。该关系在统计上高度显著(p值为0),模型的R平方值为0.9366,调整后的R平方值为0.934,说明模型能够解释93%以上的劳动总报酬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力,表明牧草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对整体劳动报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牧草产业税收收入(ltax)与阿鲁科尔沁旗财政总收入(ztax)的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来看,显示了牧草产业税收收入与财政总收入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系数为0.798,表明牧草产业税收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财政总收入将增加0.798个单位。该关系在统计上高度显著(p值为0)。模型的R平方值为0.857,调整后的R平方值为0.8467,说明模型能够解释约85%以上的财政总收入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表明牧草产业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主要结论
优质牧草产业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牧草产业不仅改善了草原退化和沙化问题,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还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贡献突出。然而,产业发展仍面临技术管理水平不足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挑战。
政策建议
首先,完善牧草地流转制度,保障牧民土地权益,鼓励合理流转和集中经营,提升牧民土地投入积极性;其次,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投资者风险,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同时,增加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弥补牧民经济损失,推广生态友好型种植和管理模式,提升牧草生产的生态效益;此外,提升牧草加工水平,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牧草产品多样化,完善交易市场和电商平台,增强牧草品牌影响力;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牧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建立企业联盟,共同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最后,加大科研投入,支持新品种研发和推广,提升牧草产量和质量,推动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促进阿鲁科尔沁旗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三效统一。(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