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视觉

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绘就生态画卷

清晨的阳光洒在滩涂上,栖居的鸟儿拍打着翅膀,五彩斑斓的羽毛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美丽;东方白鹳站在水边整理翅膀为飞行做准备时,赤麻鸭、赤嘴潜鸭已开始在水中觅食……这里就是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环渤海区域保存最完好的沼泽湿地。

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参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如何脱颖而出?这得益于久久为功的修复保护措施,更遵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自2020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河北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提名地边界,编制申报文本,争取资金支持;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先后开展了保护工程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建设、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等,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同时,依托“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介绍湿地保护经验做法,传播爱鸟护鸟理念。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位于渤海湾西部,总面积达7500公顷,属于典型的滨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拥有环渤海生态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保护区现有鸟类271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52种。

作为河北省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一张名片,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的重要里程碑,也将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候鸟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栖息环境,将河北的滨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推向世界舞台。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健 董辉

2024-08-07 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4520.html 1 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绘就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