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衡水新闻

冀州区开设“非遗课堂”传承千年技艺

花丝技艺传承人康运青向“传承少年”们讲解花丝发簪的制作步骤。刘延岭 摄

本报讯(通讯员耿自清 辛培)近日,走进冀州区文化馆非遗展厅,学生们身着汉服,沉浸式体验传承千年的宫廷“非遗”技艺冀州花丝,开启了一场穿越式“非遗研学”之旅。

“纤云弄巧金丝细。”现场,精致华丽、光彩夺目的花丝作品瞬间吸引了“传承少年”们的眼球,他们细细观摩“富贵吉‘象’”“孔雀开屏”“芭蕉花扇”等作品,并聆听花丝技艺传承人康运青生动讲解花丝技艺的历史文化、用途,了解了花丝制品由金银丝等金属细丝经编织、堆垒、平填、镶嵌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深深被这一用料珍奇、工艺繁复的技艺所吸引。随后康运青细致讲述了花丝技艺的特点以及制作要领,少年们现场观看体验了花丝制作中编织、镶嵌、掐花等工序,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暑假期间,冀州区创新形式、创新场景,积极为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非遗课堂,组织开展三皇炮捶、冀州花丝、剪纸等非遗项目暑期公益培训、研学活动100余场,参与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略非遗技艺的匠心独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乐享暑假生活。

2024-07-3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4096.html 1 冀州区开设“非遗课堂”传承千年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