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科技小院:“象牙塔”链接“泥巴地”

王庄科技小院研究生给农户讲解小麦生产技术。张晓宁 摄

□本报记者 吴新光 石鹏飞

6月27日,在曲周县召开的京津冀科技小院建设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站长张卫峰说,“实+思”并重,这是科技小院精神的灵魂。实这个字,就是头戴帽子下地去,脚踏实地,深入生产一线创新科技、服务三农;思这个字,就是将农民的田地放在心头上,一心为民做实事。

为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首创“科技小院”,农大师生走上田间地头,入住农家小院,“零距离”开展科研和农技服务。

2009年,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曲周县建立白寨科技小院,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设立的第一个科技小院,也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

2024年,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新建8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总数达到15个,形成集群发展之势。

科技小院根扎田野

早上5点半,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桂花的闹铃响了……

洗了把脸、套上工服、戴上遮阳帽,张桂花跨上农用三轮车,载上学妹学弟,准备出发去葡萄地。

科技小院的学生住农家院、自己做饭,还要忙实验、忙村里的事,每天忙得团团转。

看着学生学会吃苦、学会跟人打交道、学会运用知识,科技小院指导教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焦小强很是欣慰:“科技小院的研究生驻扎农村两个月左右,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大家虽然忙,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理解会更深入。”

曲周是小麦玉米轮作地区,地块分散,属于传统小农经营方式,为了详细了解小农户怎么种地,有哪些现实难题,快速地把农业高产高效技术真正落到农民的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决定让师生住进村里。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3名教师和2名学生作为第一批师生住进了曲周县白寨村。由于老师和同学们来这里是为了推广农业科技,村民们亲切地把他们住的院子称为“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大门天天开着,农民有事就进来,拿着苗,问有啥病了,该施啥肥,问题五花八门,学生们四处求解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在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林带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建起玉米种植示范点。耕种仍以农民为主体,种植他们选的品种,按标准浇地、施肥、进行田间管理。

示范区第一季玉米成熟后,比示范区外农民耕种的田地平均产量提高了16.8%。由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按照示范区、示范点的方法科学种植玉米和小麦。

看到北京来的专家指导的玉米获得高产,后老营村村民们也上门求助。这个村是西瓜种植村,村民正苦恼于西瓜死苗、产量低等问题。李晓林于是又在后老营村建起了服务西瓜种植的科技小院。

很快,科技小院这种农技推广模式赢得了当地农民的认可。

目前,已在曲周县建成前衙葡萄、相公庄苹果、岳庄甜叶菊等15个科技小院,培养研究生500余名。

科技创新 绿色生产

曲周县王庄村,王庄科技小院。

“练就兴农本领”“厚植爱农情怀”。在通往王庄科技小院的科技胡同,白色院墙上这几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胡同两侧墙上,还挂着一幅幅农业种植技术科普图,“夏玉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冬小麦施肥关键技术示意图”……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科研助理叶松林是2018级硕士研究生,也是王庄科技小院的“毕业生”,带着农民一起干、帮着农民一起赚。

在小院的第一年,玉米播种期,叶松林信心满满地给村里引进了一台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但现实给了叶松林当头一棒!他设计好的机械功能,到了真正播种的时候,直接“抛锚”了。晚上,叶松林回到小院,他钻到播种机下面,想找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叶松林不断摸索,渐渐研发出适合曲周地形特征、土壤属性的机械化设备。“小麦玉米产量不断提高,让大家很振奋!村民握住我手的那一瞬间,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毕业后,叶松林选择留在曲周实验站,创办曲周县科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己也成为曲周绿色吨半粮示范基地负责人。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科技小院的师生在曲周县普及了小麦四密一稀新型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春草秋治等多个单项技术集成的综合技术,改变了当地群众大肥大水、播量播种时间不科学的情况,保证了当地农业稳产、丰产。

在张卫峰看来,科技小院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针对生产实际问题,开展实地研究,实现单项技术突破,集成创新高产高效技术,形成绿色增产方案,使农业科技创新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涉农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曲周是黄淮海平原耕种模式的缩影,如果绿色发展探索成熟了,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为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作出贡献。”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张宏彦说,绿色吨半粮(一亩地年产量超1500公斤)的试验已经搞起来了,产量增加的同时,如何减少资源环境损耗,这是下一步要发力的地方。

多向赋能 集群化发展

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一间间科技小院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又是一年好农时,拓展建设科技小院正当时。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启动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建设,持续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曲周县布局四大科技小院群(绿色增粮科技小院群、种养循环科技小院群、绿色高值农业科技小院群、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科技小院群,包含3个非洲科技小院以及“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等科技小院攻关田),围绕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通过科技小院集群化发展,助力有组织科研和产业链融合,培育多学科交叉实用型人才,打造全国科技小院集群“中国方案”。

为啥要拓展科技小院集群化?

张卫峰表示,对人才、科技、服务体系有了更高要求,单个小院不能解决系统、全链条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升级科技小院集群势在必行。

从“单个科技小院”向“科技小院集群”拓展,除了聚焦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外,也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大局和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小院不只擅长农业科技,还要突出学科交叉、校地协同、产教融合、校际合作,打造多学科联合攻关、农业技术转化推广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实现多方互动、协同共育、多向赋能。

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华世勃介绍,2021年以来,河北省科协持续对河北省科技小院进行资金和项目支持,2024年把科技小院纳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范围,指导基层科协支持科技小院开展先进种养技术、生产加工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动科技小院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助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24-07-0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2080.html 1 科技小院:“象牙塔”链接“泥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