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让干旱半干旱的土地长出沉甸甸的谷穗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世豪

6月28日,参加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座谈会并发言;6月29日,飞赴四川成都参加推广“张杂谷”的系列活动……

这是66岁杂交谷子专家赵治海这几天的行程安排,他是河北省杂交谷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尽管已经进入含饴弄孙的年龄,尽管已经多年被风湿性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等困扰,赵治海依然奋战在杂交谷子事业第一线。

这位自称“一生为‘谷’奋斗”的老人攻克了杂交谷子的“种业芯片”,让干旱半干旱的土地里长出沉甸甸的谷穗:

“张杂谷”在全国200多个县旗大面积推广种植,让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量从200—300公斤提高到400—600公斤,并创造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纪录,累计节水40亿立方米,粮食增产40多亿公斤,助农增收160多亿元。

很多人不解,一个市级农科所凭啥攻克谷子杂交难题?在赵治海团队成功前,并不是没有更强的科研团队和更优质的资源投入,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20多个省市30多家单位联合攻关谷子杂交技术,后来因看不到成果一些单位放弃相关研究。

赵治海当时想,国家已经花费了大量经费,如果不坚持,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算白费了,可能再也没有人做这项工作了,而杂交谷子什么时候能问世更是一个未知数。

赵治海改变惯用研究模式,探索采用光温敏两系法,最终发现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培育出世界上首个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号”,这一品种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成为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芯片”。

此后20多年里,经过赵治海和同事们的努力,先后有24个“张杂谷”品种问世,连续攻克杂交谷子制种难、除草间苗难、高产稳产难三大难关。

这期间,“张杂谷”也插上了翅膀飞出了国门,在1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成功,单产达到每公顷5吨以上,是当地谷物单产的2至3倍。

2023年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将“张杂谷”列为最佳减贫案例,“张杂谷”也是“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重要的农业科技项目。

“现在国家提出‘大食物观’,我们正在开辟粮饲兼用型杂交谷子研究的新赛道。”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赵治海努力的步伐从未放慢。

赵治海团队选育成功亩产鲜草超5吨的“张青谷”系列饲用谷子新品种,已经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已有养殖出优质滩羊的成功案例。

未来,赵治海还希望在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饲用谷子生产,让“藏粮于畜”在更多农牧交错区落地生根,更好地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一名党员,有了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直干下去,在祖国干旱半干旱的适宜土地种上‘张杂谷’,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赵治海说。

2024-07-0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1649.html 1 让干旱半干旱的土地长出沉甸甸的谷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