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孙少龙 王子铭 周闻韬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带领全党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新境界。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的面貌焕然一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蔚然成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在会议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贯彻的原则中,第一条即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充分彰显党的领导之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旗帜鲜明,充分彰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党章和宪法;
夯基垒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着眼于把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制度化,调整重组优化数十个部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立柱架梁,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等,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
建章立制,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实施一系列创制性举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之一正是“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从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再到首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一系列基础性关键性党内法规制定修订,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预防作用充分彰显,新时代制度治党进入“快车道”。
筑牢制度“堤坝”、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思想根基……党的自我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日益健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显著增强,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监督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监督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显著增强,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无论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亦或是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都要把改革精神鲜明贯穿其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扎实深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