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不按“匹”卖,每平方米售价高达400元,市场供不应求。这事发生在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新型膜材料企业。
这个“老粗布”虽说手感与粗布无异,但它可不是普通的布,而是企业研发的一种隔膜,是碱性水电解槽的核心材料。产品集合了10余项专利,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工业用水及饮用水提纯、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目前产品已占据国内碱性电解槽制氢九成以上的份额。
这款隔膜既达到了进口复合隔膜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能耗低的绝大部分性能,其中一项专利亲水性设计还做到了“透水不透气”,可以更好保障电解水制氢过程中气体的高纯度,每平方米价格比进口的便宜5%左右。
“我们现在生产的隔膜年产20万平方米。当前在研的隔膜是超级纤维隔膜,寿命更长、膜阻更低、气密性更好。”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环说。不仅如此,在能量存储、食品包装、航空航天、海水淡化等领域,各式各样、功能不同的“膜”,都已经实现了“沧州造”。
沧州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通过“招大培优、创新驱动”,初步形成了“龙头引领、院所支撑、集聚发展”的膜产业发展生态,已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膜材料生产基地,膜相关上下游企业已达千余家,年产值达到百亿元。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