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新光 通讯员孙玉霞)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当天上午,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定州市政府在定州市开元寺塔广场联合举办全国土地日河北省主场宣传活动。
活动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旨在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普及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社会民众增强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意识。
在活动现场,以视频连线的方式,相关负责人讲述了唐山曹妃甸区滩涂盐碱地“蝶变”为万亩良田的故事;涉县村民因地制宜,采用独特的“悬空拱券镶嵌”式石堰结构和多种作物轮作制度,实现了山坡利用的最大化,成为当地粮食供给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河北不断加大耕地保护与建设力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截至2023年底,我省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累计增加耕地180余万亩;2023年批准建设用地45.42万亩,创10年新高,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2.7万亩、闲置土地1.56万亩。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和土地要素保障工作,切实把耕地保护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鲍龙表示,要立足河北土地资源实际和资源承载能力,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持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标准地”出让,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确保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据悉,全国土地日期间,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自然资源科普基地陆续开展“自然资源知识进社区”“自然资源知识大讲堂”等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推动形成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