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晨辉 通讯员 陈曼
保定市聚焦项目、企业及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潜在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数智赋能,持续提高行政效能,以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增值化为牵引,深化惠企利民,努力打造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近年来,保定市聚焦项目、企业及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潜在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数智赋能,持续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惠企利民,努力打造服务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保定市行政审批局持续发力,以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增值化为牵引,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以标准化引领提升服务效能
近日,保定市行政审批局组织召开政务服务效能提升问题整改提升调度会,各县(市、区)行政审批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参会。会上针对近期基层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就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要求。
为着力解决基层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保定市行政审批局自今年3月份开始,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开展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力争用一年的时间走遍所有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查找差距短板,不断整改提升,创新改革举措,2024年底前,实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更规范、业务办理更标准、服务水平更优质,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着力打造保定市“不用求人、便捷高效、依法依规、暖心舒心”的服务环境。
据了解,效能提升行动围绕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工作作风、政策掌握、业务办理、系统应用、场所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等九个方面,成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工作调研组,每月对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开展调研,采取“四不两直”调研方式,随机跟随办事群众“陪伴式”办理业务,拨打电话“咨询式”体验服务,电话回访群众,通过审批系统进行核查,翻阅查看案卷卷宗,重点发现服务不规范、服务不便利的问题,深挖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目前,已走访22个县级中心和152个乡镇中心,每月召开1次调度会整改提升,组织各县(市、区)举一反三、全面整改,提炼总结经验。
以便利化为目标服务企业群众
保定市效能提升行动开展以来,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深挖问题存在根源,进行数据分析,各项工作持续向好,取得一定成效。
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强化中心硬件建设,夯实保障基础,截至目前,保定市县级及乡镇中心新增面积55388.12平方米、窗口452个、人员1312个;深化“应进必进”,市县两级涉企和民生服务类事项进驻中心率达100%。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与北京市丰台区、房山区及天津市河东区等地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10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升级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深化电子证照应用,签发电子证照251种212万个,169种电子证照实现“免证办”;积极打造能办事的“智能客服小保”,持续升级政务服务导图功能,实现导图和智能客服综合联动;拓展“视频导办帮办”服务范围,已有2149项高频服务事项上线,实现市本级和22个县(市、区)全覆盖,服务群众4346次。
企业审批“一次办成”。深入推进企业开办“极简办、马上办、智能办、满意办”新“四办”服务,为经济发展聚动能添活力,今年以来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86049户,同比增长12.61%。深化简政放权和承诺制改革,目前累计下放60项政务服务事项,4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承诺制办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保定落实版,“残疾人服务”“信用修复”“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以及自主套餐中的“医疗机构信息变更”一件事已上线。继续深化保定市107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落地应用,累计减少材料568份,减少环节669个,减少时限1151天,压减比例分别为32.76%、65.20%、38.57%。
项目审批“一链办理”。稳步推进“先建后验”改革,今年以来,保定市完成区域评估169项,区域评估成果在审批中应用339次;应用承诺制审批401项,为501个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创新推出“先产后验”,对开发区工业厂房项目试行“政企合同制”,企业投产可比之前提前3—4个月。深化分阶段发放施工许可证改革,项目企业可自主选择,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平均提速2—3个月。
群众诉求“一线应答”。制定印发“热线十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方案,为街乡赋能赋权,与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完善“热线+纪委”“热线+督查”“热线+媒体”“热线+企业家协会”等机制,与110、119、120、122及水电气公共事业服务热线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打通群众诉求的堵点难点。今年以来,保定市热线累计接听群众来电91万余通,按时办结率99.13%。
全周期衍生服务
构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新模式
近日,保定市行政审批局联合莲池区行政审批局、东金庄乡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在东湖公园为150余名商户提供上门办证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享受高品质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是一个“老问题”,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却是个“新课题”。今年4月26日,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室、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是到2024年底前,企业服务中心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企业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上线运行,惠企政策实现线上线下精准推送。拓宽金融、人才、科技、数字等增值化服务,推动更多“一类事”集成服务场景落地。
“我们立足用户视角,确立‘用户思维’,着重考虑企业和群众的现实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精准化、专业化等全周期衍生服务机制。”保定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乐说,如果传统的便捷服务是做“减法”,以简材料、减环节提升服务效率,那么增值服务就是做“乘法”,通过集成专项服务,为企业赋能增效。
据了解,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以“五个一”核心主线、八个增值领域和“1+22+N”协同体系为主要任务,推动政务服务从便利化向增值化迭代升级,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
围绕“五个一”核心主线,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建立政策咨询、全程代办、直办转办等服务机制。推动企业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搭建和“企业码”建设,精准定位企业需求,打造千人千面的企业服务空间。梳理保定市增值化改革服务事项100余项,形成增值化服务事项动态清单,持续匹配企业需求。推进“一类事”场景应用,探索统筹行业协会、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等涉企服务资源,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涉企服务场景。
在建好平台载体的基础上,聚焦政策、金融、人才、项目等重点领域,拓展涉企服务深度和广度。聚焦八大增值领域,在政策、金融、人才、科创、项目、投资、法治、数据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涉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梳理惠企政策,依托“政企通”平台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邀请22家银行入驻市民服务中心,做好“企业金融顾问”服务,丰富创新“信易贷”“数智贷”等信贷产品。
围绕涉企增值服务重点领域,明确事项服务范围,建立惠企服务通道,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为企服务新场景。打造“1+22+N”企业服务生态,全市2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各省级开发区结合各自实际,持续完善企业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科学探索增值化服务路径,因地制宜拓展涉企服务内容,构建全市上下一体协同的涉企服务生态。同时丰富服务渠道,开通视频帮办通道,开设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企业服务专区,建立涉企“问题池”,建立“主动征集、全程代办、部门承办”涉企问题处理机制,制订“套餐+点餐”代办服务机制,收集涉企问题129个,办结率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