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持续深化“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示范带、“一号风景大道”休闲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仓储冷链、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王东岭 王琳泽)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姜家店乡的德润农业科技产业园,一朵朵赤芍花次第开放,迎风摇曳,娇艳的赤芍花如同颜料一般点缀在田间地头,美不胜收。
“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每天都有人来村里观赏。我们先后流转土地5000亩,其中3000亩建设中药材基地、2000亩建设杂粮基地。建设了杂粮烘干塔和储存库、杂粮分装车间等。”德润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孙飞介绍,该产业园成立于2018年9月,进行中药材和杂粮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目前园区内种植的中药材主要品种有赤芍、苍术、桔梗、荆芥、红景天、金莲花、漏芦、白鲜皮等。每年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去年赤芍卖了500亩鲜根,亩产鲜根3000多斤,每斤7.5元,销往安徽省亳州市等地。防风卖了400亩的干货,亩产1000斤,以每斤11元的价格销往安国市等地。这真是‘药材飘香,遍地生金’。”孙飞高兴地说。
据介绍,姜家店乡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本底,突出乡村特色和农业优势,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农业板块。搭建产业发展、药材交流、招商引资的平台,打造“红景天药膳”等品牌,进一步扩大山珍野菜、精品杂粮的销售规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把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走出一条党建搭台、村企抱团、群众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我乡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双创双争’活动,去年,以‘共商道地药材发展,邂逅山间云端民宿’为主题,以道地药材、乡村旅游、三产融合为主要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药企代表、种植大户、专家学者以及文旅从业者、摄影爱好者、游客等500余人参加。今年继续做好‘产业+旅游’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姜家店乡党委书记王乾说,该乡突出乡村特色和农业优势,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农业板块。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各环节,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构建起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格局。
据悉,姜家店乡开展了“党建+积分”、“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乡场共建聚合力,乡村振兴党旗红”等特色党建活动,从根本上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再提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民宿经济,立足紧邻塞罕坝、红松洼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一棵松”“敖包”及周边景区景点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姜家店旅游品牌。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围场持续深化“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示范带、“一号风景大道”休闲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仓储冷链、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持续扩大村级快递物流网点建设。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做大做足“土特产”文章,制定鼓励性支持政策促进企业和农户在马铃薯、蔬菜和畜牧、林果、中药材“2+3”特色农业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让广大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