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多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或Ⅳ级应急响应。烈日当头,降雨不足,“三夏”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多地、多部门正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抗旱保夏播保供水。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控制性水工程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和水量,保障夏播用水需求。山东、河北等地通过加密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水源等举措,努力扩大灌溉面积。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紧急调度水源,节水灌溉也是多地抗旱保苗的有效措施。
秦岭脚下的神禾塬是陕西省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所在地。据介绍,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设备大规模使用,已实现灌溉有水源、浇地按“滴”算。
在景县龙华镇,种植大户高志清把给玉米地浇水的农活“交给”了指针式灌溉、伸缩式喷灌、浅埋式滴灌等各种灌溉设备。“天气炎热干燥,玉米播种后要立即浇水,还好安装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控制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省水又省心。”
景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新说,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节水灌溉省工省时省水,进度快、效率高,还能确保玉米出苗整齐,每亩可节省人工成本80元,节水40立方米左右。
在河北省武邑县张庄村,很多种植户采用随播种、随浇灌的方式应对高温干旱天气。种粮大户张有良刚完成一块田的玉米播种,就掏出手机轻点几下,打开田边的灌溉水泵。清冽的水流通过软管传送到自动喷灌机上,水雾弥散,滋润着被高温炙烤的土地。
“先进的喷灌设备,持续保持土壤含水量,改变了以往播种前先浇水造墒的流程,提高了种子成活率,节约了水资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群峰说,一系列节水灌溉措施让农民精准抗旱更从容。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