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有清水,必蕴钟灵之气;郡称古邦,必显市埠渊源。
这里是打虎英雄武松故里,这里是华夏张氏祖源地,这里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文化沃土,这里是活力迸发、生态宜居的工贸园林城市。这里就是冀南明珠,魅力清河。
202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廊坊经洽会),将于2024年6月16日至20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举办。“清河羊绒”再次成为廊坊经洽会重要合作伙伴,羊绒制品作为大会珍贵礼品,受到各方嘉宾的青睐。
羊绒产业是清河在国际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产业,是清河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历经40多年发展,清河羊绒产业已经由单一的分梳原料,逐步发展成为集分梳、纺纱、织布、织衫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清河羊绒年销售收入422多亿元,清河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等称号。
世界羊绒看中国
中国羊绒看清河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清河人民依托岁月沉淀的行商基因,秉承“崇德尚义,勇闯天下”的清商文化,以“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的磅礴气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造就了羊绒、汽车及零部件、稀有金属和耐火材料等特色产业。尤其是羊绒产业,享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
目前,清河县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1170余家,原料加工摊点近万家,制品加工企业个体户近1000家,整个羊绒行业从业人员近8万人。
近年来,清河县聚焦羊绒产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出台支持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措施,以智能制造助力羊绒产业提档升级。全县现有羊绒分梳机5万余台、粗纺生产线144条,精纺、半精纺纱锭2万锭,织布机200台、电脑横机1万余台。全县拥有省级研究机构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维力斯、宇腾、宏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与设计师团队合作的企业10余家;拥有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外观专利64项。全县年分梳山羊绒5000—6500吨左右,约占全国总量的50%;绵羊绒及其他特种动物纤维5万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90%;纺纱8500吨,占到全国总量的45%。
清河羊绒企业深知品牌培育的重要性。为推动自创品牌,清河县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一批羊绒企业走出清河,参加国际国内高端展会,带动区域品牌发展。目前,全县羊绒商标注册量9000余个,数量位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一。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个(清河羊绒)、中国驰名商标4个(衣尚、宏业、宇腾、昭友)、河北省著名商标10个、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70个。产品销往意大利、德国、瑞士、法国等20多个国家。清河还与意大利哥伦布、LV、英国道森等国际知名公司和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清河乘势而上,让电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经过10余年的深耕,清河电子商务已经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清河羊绒经营者通过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的网络店铺达到3.5万余个,年销售额超过160亿元。清河县连续6年在“全国零售网商密度最高的十个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连续7年荣膺“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称号。
为实现产业聚集,清河建立了全国唯一的羊绒小镇,小镇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已经吸引600余家品牌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入驻,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北省首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服装电子商务示范单位、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全国百强市场、中国纺织服装(羊绒制品)时尚创意设计中心等。
兴业沃土 前景广阔
清河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
历经40多年发展,清河羊绒已经由单一的分梳原料,逐步发展成集分梳、纺纱、织布、织衫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清河羊绒产品销往意大利、德国、瑞士、法国等20多个国家。
清河县以推动羊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注重规模化提升的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提升分梳、纺纱、织造、后整理等各环节工艺水平和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通过现代化营销手段和研发设计投入,提升产品时尚度和品牌知名度,进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清河打造成在羊绒行业制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国时尚羊绒名城”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绒谷”。
巩固主市场地位和行业话语权,打造原料价格形成和信息发布中心
清河县创新羊绒原料收储运营体系,提升分梳无毛绒品质。筹划建设羊绒分梳和交易基地,通过标准化分梳和成品绒分档、集中交易,配合金融仓储服务,进一步提升无毛绒品质和档次,提升原料产品的附加值,巩固该县羊绒原料集散地市场优势。
建立羊绒原料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实时监测羊绒原料的供求和价格变化。完善现有羊绒指数发布机制,以清河企业为基础数据,加大与内蒙古、宁夏等产业集群地的对接,增加数据采集样本,提升数据采集的科学性,丰富指数内涵,扩大羊绒指数影响力和公信力,把清河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的羊绒原料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该县积极推动绵羊绒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出台。联合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继续推动绵羊绒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订出台,形成绵羊绒产品的分级加工、分级销售和分级应用。
提升羊绒生产智能化水平,打造羊绒服饰智能织造中心
加快传统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分梳环节加大集成化山羊绒高效分梳系统的普及;纺纱环节推广高档精纺羊绒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线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织布环节加大高支绒毛精纺面料、提花面料的生产装备规模;针织环节,继续鼓励和推广一线成型电脑横机的规模和应用;印染工艺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开发和应用新型、环保性及高效能羊绒助剂,提高后整理质量。
支持优秀骨干企业加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加强企业生产管理、产品研发设计协同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智能仓储管理、智能物流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推进企业现代化升级改造。
加快推动针织领域数字化平台建设。建设羊绒针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设备互联、工厂互联,打通设计、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全县羊绒深加工行业协同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努力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争当时装设计与流行趋势“领头羊”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新型纱线和面料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与国内外著名纺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合作,安排专门机构密切跟踪国际国内面料市场流行趋势变化,及时开发适宜的面料产品。在品类拓展上,引导行业从一季产品向四季产品转型,形成以羊绒秋冬季服饰为特色,以棉、丝等春夏服饰为补充,针织、梭织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该县加强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深圳时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协会院校合作,建立国内外知名针织设计师和技师数据库和原创设计作品展示中心,解决产品设计短板,引导企业从以“价格”为竞争点向以“原创时尚”为竞争点转型,提升清河羊绒原创设计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扩大“清河羊绒”品牌知名度,打造羊绒品牌博览和销售中心
清河县深度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和品牌作为重点,利用行业会展、网络平台及各种媒体,加大对其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导和组织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以及省知名品牌。鼓励企业收购、入股国际化优质品牌;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国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为企业品牌寻求法律保护。
充分利用好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平台,创新交易会举办方式和内容,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专业批发市场和买手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提升交易会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力争把该交易会打造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独具特色的时尚周。
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清河羊绒”名义组织企业集中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PH Value)、时尚深圳展等国际国内展会。鼓励企业自行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加强与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合作,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应链渠道。鼓励品牌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清河羊绒集成店、专卖店、商城专柜、机场店等。
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保障
该县依托经济开发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纺针织工厂或车间,选择国内其他地区的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科技含量的羊绒纺织企业予以重点招商,给予房租、设备补贴,配备专职服务团队,尽快聚集高端生产要素,2025年前在清河县形成全球最大高端羊绒针织聚集区,争创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依托新华高端羊绒针织产业园、抖音直播基地等产业园,建设集国内一流集羊绒研发设计、文化展示、人才孵化、会展、云仓等为一体的柔性供应链基地,聚集纱线、面料、辅料厂家和设计、工艺、营销、直播等人才入驻,使之成为羊绒产业集成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抓好羊绒小镇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聘请知名设计公司对小镇构架进行重构规划布局,打造全球唯一的以羊绒为图腾的特色小镇。按照“产业+市场+旅游”方向,融入时尚中心、羊绒精品展示、网红孵化、电商直播、旅游购物、智慧工厂、职业教育等元素设施,完善产业生态,强化电商赋能,打造“全国电商针织品供货基地”和“北方网红之城”。
建设印染后整产业聚集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节能、降耗、减排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羊绒印染和后整理聚集区,打造“清河羊绒企业环保共享平台”,节约企业成本,降低环保压力,方便统一管理。
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开展“能工强匠”技能培训活动,重点抓好缝合工、挡车工、制版工和电子商务等急需人才培训;加强与高职院校合作,建设运营好青阳创业大学电商产业学院,引进更多大学生到清河实习、就业、创业。加强产业干部人才的培育,着眼于长远发展,培养一批熟悉产业政策,能够服务企业发展的干部人才,提升政府部门对产业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
山河展画卷,妙笔绘丹青。新一轮发展的热潮正孕育着无限商机。热情、豪爽、大气的清河人民,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广迎四海宾朋,诚邀八方客商,携手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