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保定新闻

甘草“药香”富农家

车间里的甘草。通讯员 李骁 摄

□通讯员 刘霞 李骁

绿树阴浓夏日长,美丽乡村药飘香。5月31日,笔者走进安国市药都街道的下辖村齐村。

这是一个最寻常不过的小村庄,然而全村900多户,甘草加工户就有196个,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甘草加工业。村里组建的甘草产业协会带动村民每年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购进鲜甘草3万多吨,进口甘草4000吨,完成初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不仅占据了全国各大药材市场,造就了全国甘草市场占有率30%的神话,更在此基础上,出口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美国以及欧洲,年销售额超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甘草第一村”。

“甘草甘草,十方九草”。十个药方九个都含有甘草,甘草有着非常好的调和能力,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中医有着无草不成方的说法。除了制药、作中药饮片外,在日常生活中,喝的饮料、炖肉、煲汤、调味都会用到它。据统计,国内甘草年使用量在10万吨左右。

安国市药业历史已逾千年,“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是业界对安国中药材精湛加工技艺的赞誉。如今在新技术、新举措的推动下,甘草加工产业迈进新时代。宽敞的厂房、轰鸣的机器,与传统的手工加工不同,安国市国华药材厂在齐村的甘草加工基地俨然一副现代化气象。

85后的药材厂经理刘汉霄说,她从事甘草加工已经20年了,过去手工切片,自然晾晒,费时费力不说,产量低下;现在她家的甘草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除去个别需要人工挑拣、初剪的工序,切片、色选、烘干全部机器完成。

明亮宽敞的厂房里,只见叉车正在将一个个装满甘草的白色布袋叉起,运输到另一旁的空地上,铺展、混货、打包……各条工序有条不紊。

一旁,3名女工熟练地将修整好的甘草送上切割机,已切割好的甘草颗粒、圆片正在通过传送带送上烘干机。刘汉霄告诉记者,目前厂日生产成品甘草3吨左右,过去6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要15人就完成了。

刘汉霄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她自豪地说:“随着近几年甘草市场行情一路向好,加上甘草加工工序、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厂里的甘草销售收益也逐渐增长。目前,我们生产出来的甘草根本不愁销路,进货商只要一听是齐村的甘草,二话不说就签合同付钱。”

齐村党支部书记陈子文说,目前齐村的甘草加工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0%,日生产成品甘草200吨左右。由于产业规模大,齐村要从周边村雇用大量劳动力从事甘草初拣工作,每年春秋冬三个季节,除本村以外,还带动大量周边村群众就业,高峰期每天都有2000—2500人从事药材加工。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加工户的收入,也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

据初步统计,每个加工户年纯利润都能达到15万元以上;每个技术或体力劳动者每天收入150—350元不等;特别是大量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甘草修剪、初拣等工作,每天收入能达到90—100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如今的齐村,依靠中药材加工,越来越多的农民腰包鼓了起来,陈子文也盘算着:“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数智时代甘草的工业化生产,让小甘草闯出大名堂,走向全世界。”

2024-06-1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0168.html 1 甘草“药香”富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