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宏博 李佳琦)“农机手准备,开始!”随着一声令下,3名农机手驾驶收割机一字排开,驶入麦田作业,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6月6日,省小麦高效机收观摩活动在临漳县岗陵城村举行,这是现场同步举办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
参赛的农机手们凭借娴熟的技术在金色的麦田里来回驰骋,现场切磋收麦作业技术。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垄垄随风摇曳的麦穗快速进入收割机内部,随即变成金黄色的麦粒,秸秆也被粉碎后抛撒在麦田里。经过紧张的称重、测算,最终,来自临漳县呼西村的农机手张亚飞以损失率0.743%的成绩荣获第一名。
赛后,只有近3年操作经验的张亚飞直言,听到比赛结果感觉自己太幸运了。“可能我心态好,不着急,收割小麦的时候心细一些,拐弯的时候慢一点,最后拿到了冠军,非常开心。”他说。
凭借着收割认真、不怕辛苦,虽然当机手时间不长,但是35岁的张亚飞在本村口碑非常好,很多村民都愿意找他帮忙收麦子。张亚飞说:“机收减损,大有学问。要根据不同情况,适时调整收割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慢了影响作业效率,太快了就会有很多小麦抛撒出去,损失率自然会增加。”
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郝强说:“减少损失就是粮食增产,希望通过机收比武活动,提高广大机手们减损意识,提升机手的驾驶操作水平,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实现节粮减损的目的。”
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充分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全面开展机收减损比武和机收损失检测活动,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确保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1.05%以内,把机收环节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