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突出“创新平台、场景应用、项目投资”三个重点,完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廊道”三个布局,聚焦“传统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三业统筹,实施“三品战略、智改数转、绿色赋能”三大工程,落实“运行调度、机制改革、能力提升”三个保障,奋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制造强市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王日成 通讯员杨娅)保定市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主要涉及装备机械、汽车、轻工、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3000多种产品,建成了以汽车制造、医药、纺织等产业为主,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国家划分的41个行业大类和207个行业中类中,保定工业覆盖了41个行业大类、191个行业中类,是全国地级市中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长城汽车、保变电气、乐凯、风帆、凌云、巨力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是保定制造业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保定市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着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制造强市。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规模质量不断提升。保定是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选“2023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今年1—4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49家,其中,超百亿元的4家、超千亿元的1家。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积蓄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新材料、安国中医药、高阳纺织被评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数量最多;拥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6个;高阳纺织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37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榜,分列第50位和82位,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拥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应用场景3个。
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保定深厚的工业底蕴及发展潜力催生了大批优质企业。目前,该市拥有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7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14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70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追行”的发展生态,并锻造了一大批全国领先、行业一流的优质产品。高端吊索具产量占全国80%以上,轻型起重设备产量占全国60%以上;智能电网控制技术世界领先,特高压变压器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领跑世界,市场占有率33%以上,高铁牵引变压器65%来自保定;皮卡产量占全国50%以上;医用胶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近30%;肠衣产量占全国45%;箱包、毛巾、毛毯产量均占全国1/3;石雕、中药饮片、生活用纸产量均占全国1/4以上;碳化硅衬底产量占全国15%以上。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整体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保定是河北省首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科技部批复的创新型城市示范市、中国科协“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2023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6家,总量达1756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44家,总量达2186家,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451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工程研究中心8个、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个、工程研究中心29个、重点实验室49个、技术创新中心109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8个、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99个;工业设计中心8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9个、市级59个。
重点创新领域实现突破。近年来,保定市持续加大重点创新领域攻关力度,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被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首家、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落户保定;同光半导体涞源10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竣工投产;玄云涡喷突破80kg推力涡喷发动机研发量产;中国农大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竣工验收;河北三臧生物承接北京儿童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进仓基地项目技术服务;东方物探研制开发的大型设备和油气开发软件被认定为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
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
高端化持续升级。近日,我省2023年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公布,保定市被评为设区市第三名;涿州市进入县(市)前十强,居第五名;莲池区、竞秀区进入市辖区前十强,分别居第八名和第十名;长城汽车、立中车轮、蜂巢传动、喜之郎食品、奥润顺达窗业、橘井药业、仁心药业、聚药堂药业、同光半导体、邦泰新材料等10家企业进入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强企业榜。
智能化不断提升。保定上线全省首家市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完成市级产业大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运行监测平台、万人助万企平台建设,服务企业5万余家;完成120余家企业数字化改造,累计推动企业上云9688家,总数位列全省第三。4家企业被工信部等五部委评为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长城精工入选国家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保定市荣投水务智慧水务综合服务创新项目获得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试点示范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增速和发展质量都呈现良好态势。
绿色化加速推进。近几年来,保定市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工业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实现了建材、水泥、化工等重点高能耗全产业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省级3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0个;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拥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4家,节水型企业115家,其中省级55家。
接下来,保定市将突出“创新平台、场景应用、项目投资”三个重点,完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廊道”三个布局,聚焦“传统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三业统筹,实施“三品战略、智改数转、绿色赋能”三大工程,落实“运行调度、机制改革、能力提升”三个保障,全力以赴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多维发力稳增长、上项目、促转型,努力构建体现保定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