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定州新闻

生态美 生活美 人文美

定州探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元之美

乡村文化墙。定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居民在西关南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活动室锻炼。张家玥 摄

小章村将旧河堤打造成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河堤公园。李帅 摄

西三路社区优美的人居环境。定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定州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聚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新路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定州样板”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赵绅光 通讯员刘立辉 周永 刘杰 赵珍珍)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宽阔、纵横交错;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洁;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正能量满满……如今,定州市乡村发生“蝶变”,呈现出一幅幅生态宜居的和美画卷。

近年来,定州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新路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定州样板”。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颜值

为扮靓乡村颜值,定州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了《定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建设以东亭镇为中心的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建成省级和美乡村18个。

持续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制定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专项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拓展提高“五清三建一改”标准,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向广度深度拓展,逐步迈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公共绿地、公共停车场等381处,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建管并重、常态长效的原则进行改造,将长效管护机制和农村改厕工作同步推进、配套建设,做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保障农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2023年,定州市新建厕所运营监管中心1个、维修站点50个,配备抽粪车60辆,改造提升户厕5170座、公厕6座。

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集中整治“翻浆路”,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1.5公里,完成80个村庄村内道路硬化,号头庄回族乡被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利

近年来,定州市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互助幸福院为载体,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设上线定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4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6家、互助幸福院33个、邻里互助点494个,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实施6所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改造提升农村学校、幼儿园21所,市第六中学、第七中学建成投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适龄儿童义务教育保障全覆盖。

深入推进农村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个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市1008名乡村医生全部由市财政发放工资并缴纳社保,执业(助理)医师率达到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努力构建“主城区—乡镇—村”三级城乡公交网络,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共开通运行线路26条,运行率达到100%,运行总里程达828公里,可覆盖25个乡(镇、街道)。完成260个候车站牌建设,加快178个候车站亭、10个便捷车站建设,定州客运枢纽中心项目主站房主体结构已完工,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出行需求。

聚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

在高蓬镇钮店社区的文化广场上,来往的群众不时在法治文化宣传展板前驻足观看;法律图书室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法律书籍和法治读物,四五名社区居民正在认真阅读相关书籍。

“我们将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法治定州、平安定州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着力在培育特色亮点、打造普法品牌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工作,以‘基层善治’助推‘定州之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定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宋坤说。目前,定州市培养了5478名法律明白人,打造了423个平安村(社区)。

近年来,定州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推进乡村法治是保障,乡村自治是基础。杨家庄乡大洼里村的“银发智囊团”则是乡村自治的一个缩影。

以老党员冯发庆为发起人,大洼里村20余名老支书、老党员、老教师和老干部,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组建朋友圈,成立“银发智囊团”。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群众听得懂的家乡话,通过集中宣讲、送学上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让接地气、冒热气的新思想传播到每一个人,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德治有利于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和质量。高蓬镇西牛村把树立文明村风、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村规民约进行完善,坚持党员先行、全民参与,破除大操大办陈规陋习,倡导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文明乡风。

如今,西牛村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已成过往,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文明乡风。

2024-05-23 生态美 生活美 人文美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8984.html 1 定州探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