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经济时政

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兰举:

做生物制造行业追梦人

□本报记者 弓幸民

民营企业家/博士/政协委员/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专硕研究生导师……

一个斜杠,多重身份。

“斜杠青年”在网络中是指不满足于专一职业,而选择多种职业和多元化生活的人群。作为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科生物”)的创始人和总经理,徐兰举身上有很多标签,但这些标签背后的核心都是他对生物制造领域的追求与热爱。

纳科生物,是河北省第一家以基因工程、基因编辑、数据模拟等技术,规模化生产人源化胶原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聚羟基脂肪酸酯等生物可降解新型材料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可满足医疗、农业、环保、医美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

“等风来”VS追风去

5月13日,记者走进纳科生物,见证了胶原蛋白的“生长”。

对徐兰举而言,产品从研发到上市,这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等风来”,是徐兰举口中的高频词,“像我们这种科技型小企业,最重要的是不能追风去,而要等风来。”

在徐兰举的电脑上,记者看到2013年他寻找项目合伙人时发送的一封邮件:这是我初步查找的一些基因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情况,此项目如果能成,将会改写目前胶原蛋白类产品的格局。

如今回过头看,11年前的这句话足以体现徐兰举的前瞻性眼光。

胶原蛋白作为人体组织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徐兰举在科研中经常与之打交道,而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的一家公司研发出从人体胎盘中提取人类胶原蛋白的技术,产品价格十分昂贵,1克人类胶原蛋白要卖到10万元。

“重组胶原蛋白能克服传统动物胶原蛋白可能存在的多重弊端,如病毒隐患、组织排异风险、功能性、吸收性不确定等,因此在医用敷料、注射填充物、人工骨支架、人工血管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徐兰举介绍。

虽然有巨大的蓝海市场等待企业去发掘和占领,但重组胶原蛋白在原料、配方、纯度、功效验证等方面都存在待突破的技术壁垒。从公司起初只有三人的小实验室出发,徐兰举团队潜心科研,建立起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平台,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微生物工厂,生产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成为当下热门的生物合成新材料。

截至目前,纳科生物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23件,核心发明专利10件,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并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企业受邀参加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能够成长,离不开河北的政策风口。这也是徐兰举口中的“等风来”。

2023年5月,河北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2023年7月,河北发布全国首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蓝皮书,同时京津冀联合发布生物制造产业联盟倡议书。

徐兰举多次强调:“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支持,纳科不会‘乘风而起’。”

韧劲,让不可能变可能

徐兰举这样对“重组胶原蛋白”的概念进行通俗解释:假设人体胶原蛋白分子结构是由三条链拧成的一股粗绳,那么“重组人胶原蛋白”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完整复刻这样一股粗绳。

虽然技术原理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复杂得多。“密码子”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并不总是顺利;合成的蛋白质数量少或者根本无法合成,会导致成本高企,使得这项技术成果难以向百姓普及。

怎么坚持下来的?徐兰举回答,靠的是一股韧劲。没有设备,买!没有钱,找!

当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技术路线被打通后,资金问题成了产业化落地的最大障碍。徐兰举积极寻找投资人,但无奈很多人对这项技术并不了解。

就在一筹莫展时,他看到“河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的征集通知,徐兰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方法研究成果的材料,并未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然而,令徐兰举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项目竟然在500多家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奖励的力度之大超乎想象。300万元的奖励资金成了他们“细胞工厂”建设的重要资金。

如今,纳科生物成为河北唯一一家能够实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量产的企业。而有这样能力的企业,全国也不过寥寥几家。

因为技术成熟、产业化进程快,纳科生物还参与了国家5项胶原蛋白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让企业进一步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和主动权。

谈到今天的发展,徐兰举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科技厅等部门的支持和惠企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京津冀科技计划、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河北省自然科技基金等支持,让他们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这每一笔资金,都有可能让一个有闯劲的企业活下去。

“梧桐树”与“橄榄枝”

考虑到河北有全国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有石药等5家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还有华药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009年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徐兰举选择到河北开启他的创新药研发之路。

2022年,纳科生物因实验场地需求计划迁址。安徽、北京等地再次向纳科抛出“橄榄枝”,而在徐兰举心中,面前正有棵“梧桐树”。

在他看来,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与热土,园区的高效办事和优质服务让他心动不已。“比如我们需要地下污水处理站,以及发酵设备需要燃气作动力,而园区并没有燃气管道,他们全都帮忙协调、解决好,既让我们感觉到关爱,又不会受到干扰。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激发碰撞出更多新想法。”他们的支持与关怀让徐兰举倍感珍惜。

对于把河北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徐兰举觉得这个选择十分正确:“首先,河北具有区域和产业优势;第二,人才优势,这里人才聚集,我们很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第三,很重要的是河北的营商环境,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纳科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我们能够在这里非常安心地做我们该做的事,不断地去创新研发,把产品越做越好,也能不断地吸引资本来助力我们。”

不久前,石家庄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线通车,这条路线成为徐兰举最爱的通勤路线。

“近几年,我越来越感受到身边蓬勃向上的活力。别小看交通条件,能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徐兰举说,他们公司承担了多项京津冀联合科研项目,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践者,又是受益者。如今,他与北京、天津的科研团队、客户群体交流更方便了。

对于未来在河北的发展远景,他满怀憧憬:“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我将紧紧抓住河北省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带领团队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我相信,纳科‘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企业’的目标终会实现。”

2024-05-20 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兰举: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8715.html 1 做生物制造行业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