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邯郸新闻

深化政企合作 加强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

永年区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韩晓寒 通讯员王文昊 形卫科)永年区小龙马乡实现从盐碱地到“丰收田”的华丽转身。小龙马乡马到固村村民刘运朝是这片土地上盐碱地改造的直接受益者。他指着眼前翠绿的麦田说:“以前这片地盐碱化严重,种什么都不长。现在好了,政府和企业联手,给我们带来了耐盐碱的种子和种植技术,小麦产量能比以前翻一番还多!”

据了解,小龙马乡拥有耕地4.9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曾高达8000余亩。这些盐碱地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农业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龙马乡政府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与辐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共同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

在政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小龙马乡的盐碱地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治理盐碱地的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为辐照公司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土地要素保障。通过与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辐照公司成功培育出多个耐盐碱的粮食种子品种,为盐碱地的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政府还积极协调土地流转问题,为辐照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试验田用地,助力其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项目的试验示范。

经过几年的治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在盐碱地上实现了飞跃。从2020年到2023年,小麦的亩产从300公斤增长到596公斤,玉米的亩产从400公斤增长到712公斤,实现了产量翻番的壮举。这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进盐碱地治理和耐盐碱粮食种子品种培育工作的过程中,永年区还注重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辐照公司通过与脱贫户签订长期用工合同、优先聘用困难户等方式,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还按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群众繁育的种子,每年季节性用工达4000人次,带动周边2980多户农民从事繁种育种工作,农民每亩增收100多元。

永年区政企合作治理盐碱地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今后,永年区将继续深化政企合作,加强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工作,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2024-05-14 深化政企合作 加强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8263.html 1 永年区盐碱地变身“丰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