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邯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区域示范、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关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让村庄“靓起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目标,将环境整治“三部曲”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深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张隽 通讯员佘源 解寒钰)为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效,全力推进宜居生活环境,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建设步伐,今年以来,邯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区域示范、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关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让村庄“靓起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目标,将环境整治“三部曲”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深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谱写环境治理“动员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区人居办组织各乡镇、村相关负责人先后召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部署会及整治工作动员会议,做到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村庄保洁员都能在思想上达到“同频”、在目标上达成“同向”、在行动上做到“同步”。要求全区各村“两委”带领村党员扛起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锋旗”,分组入户宣传环境整治要求和政策,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开展庭院整治、维护公共环境,不断增强共建美丽家园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切实提升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唱出环境整治“协奏曲”。号召区域各村“两委”,形成“党总支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群众联动”的工作思路,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党组织网格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村内所有区域环境有人抓、卫生有人管。创新推出“检查打分制”“问题清单制”,充分发挥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比选优激励作用,让群众都能充分对标学习身边先进典型,比学赶超,逐步实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先争优的新热潮,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提升。
奏响环境美化“进行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薄弱环节,聚焦重点区域,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解决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对村庄道路、村民房前屋后等平日里的卫生死角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清扫整理;定期安排村民志愿者们拿起小铲子、刮刀、墙刷等工具,对村内墙面、变电箱、墙体等有张贴小广告的地方进行仔细清理,对清除过程中受损的外墙进行重新喷漆、修复,全面清“死角”、抄“盲区”、治“顽疾”。同时,区人居办进一步健全网格化日常巡查、生活垃圾处理等各类长效机制,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治长清。
下一步,邯山区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落实落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精神,秉持“整治、巩固、提升”工作思路,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以实干彰显本色、用实力擦亮底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深、做好,推动全域村庄环境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的转变,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和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乡村振兴擦亮环境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