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保定市银发经济
产业规上企业287家
营业收入337.6亿元
近三年平均增速11.9%
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万个
医院391家
共建有养老机构155家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84家
截至目前,全市在职养老护理员1983名,取得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960人
保定市抢抓京津冀万亿级银发经济赛道新机遇,精准对接京津老龄市场需求,5月11日,启动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并率先在河北省发布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16条措施,努力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截至2023年,全市银发经济产业规上企业287家,营业收入337.6亿元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牛琪 通讯员张然)京津冀三地老年人口合计2458.8万人,形成了总额1.1万亿元的可支配收入、3.8万亿元的存款余额,庞大的老龄人口规模,“银发经济”逐步显现其作为未来市场新蓝海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保定地处京津石金三角,雄安新区战略腹地,已全面融入北京50公里“通勤圈”、100公里“功能圈”和150公里“产业圈”,是京津大规模养老需求外溢的最佳承载地,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京津冀居民的热门选择。
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保定市抢抓京津冀万亿级银发经济赛道新机遇,精准对接京津老龄市场需求,5月11日,启动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并率先在河北省发布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16条措施,努力打造京津冀首选颐养幸福城市。
早在2022年,保定市就出台实施了发展银发经济《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量身制定了《承接北京养老需求向保定疏解实施方案》,为推进京津冀银发经济协同发展奠定政策保障。截至2023年,全市银发经济产业规上企业287家,营业收入337.6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11.9%,涵盖康复辅具、医疗器械、中医药近10个行业领域。
首都医疗资源应享尽享
保定是一座“老有所医”的健康之城。近年来,保定市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承接首都医疗功能疏解,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微中心”,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万个,医院391家,其中三甲医院9家,实现了老年病门诊和老年病医疗中心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等一体化的医疗康复服务。总投资26.3亿元的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总投资31.4亿元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即日投用。北大肿瘤、北大口腔、北京同仁、北京天坛等京津医院与保定市医院开展合作247项,首批40个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名单中保定市入选10个。拥有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全球最顶尖的医疗设备“质子刀”、河北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所,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
“老有所养”变“老有颐养”
保定是一座“老有所养”的安居之城。目前,保定市共建有养老机构155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84家,其中,培育星级养老机构118家,推动建设了河北阳光康城颐养中心、河北基泰颐养中心、河北天和宜居养老中心等一批高质量养老机构落地;床位总数2.65万张,护理型床位1.66万张,占比达到62.6%,超额完成省“十四五”规划目标;近三年来,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59万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在职养老护理员1983名,取得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960人。同时,依托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以社区日间照料机构为中心、以“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心理慰藉、上门服务、远程监管”为基本服务内容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全市497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已经全部开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信息化服务、日间照料监控系统“三个全覆盖”,基本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激活新潮“不老”生活
保定是一座“老有所乐”的幸福之城。保定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该市加快生命健康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整合太行山水风景资源,串联260个美丽乡村,推出了适宜老年人休闲度假、健康运动的“太行山徒步小径”项目;在北京周边、景区周边,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了适宜老年人医疗养生、幸福养老的“保定小院”项目,静可享田园生活、动可享户外野趣,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选择游在保定、住在保定,保定正成为乐有宜居、老有颐养的京津冀首选旅居幸福城市。
随着保定市各项规划与建设的稳步推进,一个精心擘画的银发经济蓝图正一步步地变为实景画卷,一个理想的康养生活方式正一步步化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