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邯郸新闻

丛台区“两山一河”变身城市后花园

邯郸市龙湖公园。 通讯员 刘佳 摄

邯郸市紫山公园。 通讯员 刘佳 摄

邯郸市北湖公园。 通讯员 刘佳 摄

邯郸市丛台区以“两山一河”(紫山、大磨山、滏阳河)生态修复为抓手,聚焦水生态保护、矿山综合修复和国土绿化三大行动,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发生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为名副其实的邯郸城市后花园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张隽 通讯员蒿文祥 麻艳超)站在滏阳河边,几个钓友正在悠闲地钓鱼,几只野鸭欢快地游来游去,不时从清澈河水这段潜入,那端浮出。岸边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

几年来,邯郸市丛台区以“两山一河”(紫山、大磨山、滏阳河)生态修复为抓手,聚焦水生态保护、矿山综合修复和国土绿化三大行动,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美丽蝶变,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为名副其实的邯郸城市后花园。

定位精准 配套互补

高标准打造生态旅游景区

丛台区在“两山一河”生态修复工程中,高标准谋划部署,严格督导推进。在规划编制、产业培育、土地保障、项目审批、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进“两山一河”生态修复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景观打造和基础建设,打造生态旅游景区。紫山风景区注重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大磨山坚持“与紫山风景区互补配套”定位,突出运动、休闲、度假功能。滏阳河则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带。

拆违治乱 腾退修复

全方位优化生态环境

坚持“以拆促建”理念,对乱搭乱建进行全面拆除,为“两山一河”生态修复腾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紫山区域,煤矿全部关停,煤场全部取缔,30万吨散煤全部清理。大磨山区域,全部拆除煤场、石料厂、养殖场、宅基地,腾退土地300余亩。滏阳河区域,拆除违建161处4.3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19.2万立方米。

紫山、大磨山区域生态修复,结合西部生态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推进。紫山区域完成绿化6500亩,植树8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6%提升到现在的96%。大磨山区域栽植金枝槐等乔木3500棵,古海棠等景观植被50万棵,金鸡菊等地被类植物220亩,整体绿化面积达3200亩。通过综合整治,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多变的生态效果,有力提升了紫山、大磨山区域整体形象。

滏阳河区域,累计完成河道清淤扩挖14.2公里,险工段防护5.37公里,淤泥清运215万立方米,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到50年一遇。累计完成堤岸加固、堤顶路修建20.5公里,完成堤防绿化、滩地绿化和生态节点绿化86.9万平方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整治河湖“四乱”,累计封堵排污口1处,拆除家禽养殖场所6处,清理河湖垃圾52处5700立方米。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等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安排专人,进行常态化绿化管护和环卫保洁,确保长期发挥滏阳河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东水西引 布局产业

全面提升经济效益

探索东水西引,破解缺水问题。紫山湖区水源,原来依靠降水和焦窑煤矿疏干水。焦窑煤矿关闭后,失去了稳定水源。为有效解决紫山湖区水源及紫山片区植被灌溉问题,丛台区投资1.1亿元,从滏阳河北湖区域引水至紫山、大磨山区域。引水工程全长16.4公里,扬程160米,每天可引水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正式通水,使紫山、大磨山区域因水而灵、因水而美。促进同步提升,持续破解问题。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休闲、康养等业态,努力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滏阳河沿线积极布局生态观光、林果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使滏阳河变美的同时,也鼓起了村民“钱袋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丛台区将进一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努力使丛台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新城区。

2024-05-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7846.html 1 丛台区“两山一河”变身城市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