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乡村振兴

石路瑶:“开着飞机”干农活

石路瑶正在使用无人机给麦田打药。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本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4月27日,在沙河市赞善村麦田里,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正在对这片300亩的麦田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无人机低飞、悬停、喷药、躲避障碍物,飞手石路瑶的操作精准而熟练。

1993年出生的石路瑶,是沙河市石岭村的新一代农民。她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做农机服务工作,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乡发展,父母也非常支持她的决定,让她到合作社帮忙。就这样,从最开始的农机操作,再到为农户提供购、耕、种、管、收、卖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石路瑶从一个“门外汉”蜕变成一个地道的农机“老把式”。

无人机、打药机、收割机、烘干机……合作社里配备的各种装备的名字,石路瑶如数家珍:“从小就接触这些机器,别人眼里可能是‘钢铁怪兽’,但我把它们当作我的好朋友。长大以后,就想学会这些技术,还想亲自驾驶,让它们都成为我傍身的‘武功绝技’。”

肯吃苦,爱钻研,这是合作社社员对石路瑶的评价。自己上网课、找专业人员学习、下田再实操……熟能生巧,各项新技术、新装备逐一被石路瑶“解锁”。虽然是个90后,石路瑶这个年轻的“老把式”在老乡中渐渐出了名,成长为当地农机服务的“领头雁”。

目前,石路瑶又有了进阶的新目标:如何帮别人把地种好、更精细化地托管好,提升团队运作质量对她来说更为重要。于是,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开拓农业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业务。

“智慧化平台,可以实现手机远程调度,监控作业情况,利用北斗GPS定位地块的分布,随时查看作业面积、进度情况,为我们日常运营管理实现大数据支撑。”石路瑶指着一面墙一般高的智慧化大屏说,通过这个平台,机手可以实现就近作业,减少来回奔波,提高作业效率。

近年来,在她的积极协助下,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率先应用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建立作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合作社实行“统一作业,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维修”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效益。

“去年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头雁’项目培训,不仅让我有机会重返校园,而且还有农业专家给我们上课,让我这个年轻的‘老农民’开了眼。带领乡亲们把地种好,这事有干头。”聊起参加“头雁”培训,石路瑶难掩激动的心情。

中国农业大学老师在课堂中提到的“技术新,装备强,不断优化升级的现代农业机械有助于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这句话让她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石路瑶积极和央企中石油合作,引进推广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让农机在播种施肥打药作业过程中,走直线,最大限度减少了压苗的损失,让种植技术更科学、标准更规范。

“今年,我的规划是年底前能托管到5万亩土地,通过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服务管理,科学生产技术规范,更好提高粮食产量。”石路瑶一提到种地,似乎就有使不完的劲。

2024-05-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7818.html 1 石路瑶:“开着飞机”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