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史叶 智建勋 韩建强)提起聚变发电,很多人可能觉得遥不可及,但是对于“80后”的杨圆明来说,这却是他愿意为之不断奋斗的终极梦想。
杨圆明是新奥能源研究院聚变副总工程师,先后荣获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4年河北省劳模等多个荣誉,带领团队研发设计出了国内首个中等规模紧凑型球形环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系列装置——“玄龙50”。
这个装置的名字看起来长,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可以用来模拟聚变过程实验的“球形罐”,人们将可控核聚变形象地比喻为“罐子中的恒星反应”。核聚变也被称作“人造太阳”。
杨圆明带领团队研发搭建的“玄龙50”及新一代的“玄龙50U”,是国内目前设计参数最高的球形环装置。和国外同类装置对比,“玄龙50”系列装置设计结构更简单,布局更合理,实验测试能力更强,而整体研发时间却是国外同类装置的三分之一,从立项、建造、调试到首次运行放电只用了10个月,而国外同类同等规模装置的建设周期大都在两三年以上。
为了满足短时间内装置放电能达到实验条件,他组织设计了4种不同结构和材料的真空室方案、接口方案,先后绘制了300余份图纸。在装置的搭建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提前准备“助跑”,顺利接过上一阶段的创新“接力棒”,从而实现10个月抵36个月的赶超。
“玄龙50”和“玄龙50U”能干啥?杨圆明介绍,原来国内很多聚变实验装置都是国外的研究院所退役下来的设备,“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别人比起来可能要落后一代,而且缺少原始性创新。现在有了‘玄龙’,咱们科学家可以用自己的科研实验平台,做自己想做的物理实验,探索自己的想法和路线。”
让聚变能源在十到十五年实现商业化发电,是杨圆明的梦想,虽然这条路很长,但他欣然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