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崔上 李其征 刘舰 通讯员祖天林)4月28日上午,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签订《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自此,“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2015年,京冀两地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合作共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过近10年开发建设,园区已吸引国内外60家知名医药企业的78个项目入驻,总投资200亿元。其中,北京企业36家,总投资116亿元;天津企业9家,总投资21.9亿元。目前已投产原料药产品近百个,涵盖了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感染、精神神经、代谢及内分泌等用药领域,初步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发挥京津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引领优势,依托津冀两地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基础,加强产业链合作,推进创新协同错位发展,三地决定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今后,京津冀三地将按照“合作共享”原则,通过“市场优先、政府引导”方式,深化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域合作,增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互补能力,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积极探索药品生产异地延伸监管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产学研合作能级,持续增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实力,共同打造领先的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10年来,沧州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理念,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全力打造渤海新区黄骅市、沧州经济开发区等5个省级承接平台,争取更多央企二三级机构落户沧州,促进更多京津产业向沧州转移,推动生物医药、服装服饰等重点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沧州累计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88家,承接京津项目718个、总投资2904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服装服饰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