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李聪:信之弥坚 行则愈远

4月24日,李聪第一次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神情坚毅,目光锐利。

“人如其名。”李聪的队友们在接受采访时,总是这样说。

1989年10月,李聪出生在河北邯郸一个小村庄。为了让他和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原本务农的父母举家搬到矿区。

中考那年,李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如果没有遇到空军来校招飞,他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种模样。

“看到飞行员们驾驶战机翱翔天空”,李聪形容道,“那一刻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了”。

在空军航空大学的4年,李聪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然而,当李聪驾驶初教机第一次冲上云霄,满心期待拥抱蓝天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胃里天翻地覆,“甚至有一种强烈的濒死感涌上心头”。

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不相信自己当不了飞行员。

“追梦路上,纵然荆棘遍野,亦将坦然无惧。”李聪给了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第二次飞上天空,他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紧握操纵杆的那只手上,而是放眼眺望祖国的壮美河山,不适感无意间消失了。

重获自信的他更加珍惜飞行机会。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时,李聪都是第一名。

“看到电视机里航天员出征的新闻,我也会忍不住想,自己有没有机会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20年9月,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顺利通过初选、复选、定选等层层考核,李聪成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进步给了我机遇。”李聪说,自己是幸运的,随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载人飞行任务频次从以前的几年一次变成一年两次,“以前是人等任务,现在是任务等人”。

任务等人,时间不等人。第三批航天员固然幸运,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竞争激烈的选拔。能踏上飞天之路的航天员,必定是优中选优。

李聪拿下的“一只拦路虎”,是出舱活动水下训练。

这项训练需要航天员穿着加压后厚重的训练服,在水下进行大量的上肢操作。有过几次训练后“手抖得夹不起来豆芽”的经历,李聪总结出了心得:“水下训练不能靠蛮力,要有适合自己的技巧。”

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后,李聪在训练笔记上写下这句话:“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据新华社酒泉4月24日电)

2024-04-2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7055.html 1 李聪:信之弥坚 行则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