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大力推动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充分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全面激活全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智慧海港、数字海港”的产业新生态快速构建,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京津冀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制造创新应用基地、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区
本报讯(通讯员刘思彤 苑云鹏)去年以来,海港区大力推动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构建现代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京津冀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制造创新应用基地、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示范区。
近日,笔者在位于海港区北部产业新城的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现场看到,遨博生命健康机器人生产制造车间已初步建成,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忙碌作业,进行主体屋面工程和二次结构施工。在室内展厅,射频理疗按摩机器人正在进行机械臂表演。“遨博生命健康机器人产业基地占地3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23.7亿元。我们这款射频理疗机器人主要采用‘八级射频技术+机械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它能很好地驱寒除湿,提升免疫力,可以缓解因寒湿引起的一系列亚健康问题。”遨博秦皇岛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周丹介绍。
据了解,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机器人产业基地和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项目聚焦人工智能、高精度视觉、智能规划、柔顺力控传感技术,自主研发智能化、轻便化、可穿戴、助残、康复、理疗、护理、医用等康养产品,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发展需求,充分开展“机器人+”创新实践。“我们依托秦皇岛康养城市定位,通过前沿的机器人技术与康养融合结合,让先进的技术真正地走入日常生活,打造一个科技健康、科技康养的理念,通过技术和数据手段提升大众健康意识,推动秦皇岛康养城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机器人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北部产业新城的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秦皇岛烨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介绍。
海港区在建设生命健康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同时,加快建设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一方面,引进部分国家级双跨平台企业及头部科技企业,通过建设实例化、体验化、互动化的数字展厅,从行业赋能、技术创新、区域集聚等多个维度充分展现工业互联网前沿进展,直观展现供给侧路径、需求侧应用场景,让企业和参观者直观感受到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成效,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打造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育、供需对接、专家咨询等服务,助力秦皇岛提升蓄力数实融合的新动能、打造产业引育的新窗口、搭建人才培养的新载体三大能力体系,实现工业互联网在支撑政府、赋能企业、推进一二三产业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凝聚力量推动秦皇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我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数字化服务,实现企业从产品制造到为客户服务的价值升级,我们也依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资源,助力人才培养,实现科技资源集聚,加快制造业‘数转’步伐、扎实推动全市乃至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李鹏表示。
海港区围绕“6211”产业发展布局,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实施工业振兴海港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高端智能制造和临港临海产业,着力招引央企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落户海港区,全面激活全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智慧海港、数字海港”的产业新生态快速构建,为海港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活力,积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