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刘杨 通讯员籍明泉)近年来,南和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串点连线”,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截至目前,全区创建省级和美乡村78个,占区域内村庄总数的比例居全市第一。
春日的邢台市南和区赵牌村,笔直宽阔的入村柏油路、绿油油的麦田、修剪整齐的行道树和主路两侧的手绘二十四节气图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我们没有进村路,要借邻村路穿行,现在不但新修了进村公路,村内的道路也全部硬化升级。我们还把曾经的破旧房屋院落统一拆除,在原地建起文化小广场,实现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南和区赵牌村党支部书记李进国说。
“我们坚持夯基础与抓提升同步发力,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后提升的思路,一体化谋划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盘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良菊表示,该区对精品村深挖文化内涵,做强产业项目,打造一村一品,实施提标引领;对一般村重点抓提升、增特色、出品位;对薄弱村抓紧补短板,进行“净硬网绿”等基础建设,加快标准提升。
常态化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投入11.1亿元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春冬两季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实施微景观塑造工程。截至目前,全区8个乡镇218个村庄实现街巷道路硬化全覆盖,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6个、省级森林乡村17个,打造“春季有花、夏季有果、四季有绿、常年有景”的宜居乡村。
眼下,在南和区辛庄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田间,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菜农们忙着管护、采摘、搬运西红柿,一派忙碌景象。“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引进山东寿光的先进蔬菜种植经验,从选种、管理到收购‘一条龙’为村民服务,蔬菜品质有保障,销路不用愁。”南和区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勇说。
近年来,南和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创新推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发展设施蔬菜、道地药材、南和金米等特色产业,年种植总面积13.7万亩,产值24亿元。同时,依托农业嘉年华等景点,打造10余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乡村之美,不仅要外在美,还需要内在美。南和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内外兼修,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我们将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建成全域和美乡村示范县’目标,在‘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环境生态、风貌特色、治理有效’上继续改革创新,力争走在前、当标杆、做示范。”卢良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