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拍挂类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17个工作日减少到现在的73个工作日,整体项目用海审批提效38%
累计形成76项自主创新案例,其中15项案例获国家层面和相关专业机构认可,41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助推2023年曹妃甸港货物吞吐量超5.35亿吨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结合自身定位及发展实际,以优化建设项目投资营商环境为重点,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主动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激发深化改革创新“新动能”,为河北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打造蓝色引擎贡献曹妃甸力量
本报讯(通讯员王欣莹 鲁心乔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金宗明)2023年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复制推广“创新海域使用权审批新模式”。据悉,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结合自身定位及发展实际,以优化建设项目投资营商环境为重点,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通过优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服务、强化风险防范,探索形成了海域使用权审批新模式,为提升沿海自贸试验区用海审批效率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这也是该案例继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后,再一次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曹妃甸区建设用地多数是由填海造地形成,新引进产业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多数需办理海域使用权。作为河北省重要的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曹妃甸片区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形成了海域使用权审批新模式,探索出了项目用海新路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委托下放海域使用权审核权限,针对审批全流程创新性地开展流程再造,精简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项目落地效能,为提升沿海自贸区用海审批效率提供了宝贵经验。
金隅天坛(唐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该创新案例的第一个受益企业。“这项审批‘绿色通道’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海域使用权手续审批流程方便了不少,给我们项目建设投产开启‘加速度’”。该公司副经理李世胜感慨地说。
通过优化海域使用权审批全流程办事环节,曹妃甸片区招拍挂类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17个工作日减少到现在的73个工作日,整体项目用海审批提效38%。审批时限的压缩加快了曹妃甸片区新引入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的步伐,项目落地建设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除此之外,曹妃甸片区还推动海事政务办理模式创新,建立海事政务服务“首席服务官”制度,以“一对一”“手把手”方式,为片区航运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流程高效精准服务,将原本需两地跑办的10本证书,集中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办理时间从近80个工作日缩减至2个工作日,极大提升了海事服务效能。
自2019年挂牌以来,曹妃甸片区切实履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动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激发深化改革创新“新动能”,真正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出发,着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已累计形成76项自主创新案例,其中15项案例获国家层面和相关专业机构认可,41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不断以制度创新持续激发改革发展动能,助推2023年曹妃甸港货物吞吐量超5.35亿吨,助力唐山港跃居世界港口第二位,为河北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打造蓝色引擎贡献曹妃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