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衡水新闻

优布局 强产业 提服务

武强“一企一策”全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见习记者张正阳 通讯员李国扬)3月28日,在衡水和平铝业公司,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传送装置将一批批加工好的铝制金属管运送至包装车间,准备打包发货。

“我们公司是北京和平铝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子公司之一,2017年,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机遇,我们决定来武强投资。公司落户武强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公司已完成投资18亿元,年生产铝型材10万吨、铝合金环保门窗幕墙80余万平方米。2023年,衡水和平铝业公司实现年收入12亿元,衡水籍在职员工达到650人。”衡水和平铝业公司副总经理王中玉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武强县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武强县积极对接雄安新区,成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全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移、非首都功能转移;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乐器、新型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京津“后花园”,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的格局;武强县成功引进央企三级子公司3家,同时成功引进全国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大龙网、外资公司爱铝客,进一步在外贸领域为京津产业拓宽销售途径。

该县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引进蒙牛乳业、现代牧业等龙头企业,以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成“三品一标”认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做好京津雄绿色安全“菜篮子”。积极对接京津雄地区资源,引进了中科星城负极材料、凯顺防火门等项目,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京津高等院校的雄安校区积极对接,就建设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产品市场等达成合作意向。谋划打造“音乐小镇、多彩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品牌,建设西洋乐器集散、音乐教育培训、画业销售集散、年文化体验、文化产业扶贫“五大高地”。

十年间,武强县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创新驱动、生态宜居、民生实事等各方面全力做好疏解服务。坚持政策先行、服务提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方式,为承接京津转移项目、对接雄安新区项目以及省市重点项目提供定制化“管家式”服务,提供“一企一策”精准业务指导,对标对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务服务样板,着力优化高效便捷营商环境;该县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团制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京津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搭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34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1家、597家,为高质量承接京津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该县主动做好与京津冀地区高校、武强籍在外人才的对接,持续推进“才聚画乡 智汇武强”计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对离校两年内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同时,该县与京津多家医疗机构合作,通过专家定期坐诊、专家定期指导手术,选派医生到京津医院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本地医疗水平;依托衡水教育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持续为京津输送职业人才,打造武强工匠品牌。

下一步,武强县将继续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做强产业支撑、转化科技成果等各方面工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武强力量。

2024-04-03 优布局 强产业 提服务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5471.html 1 武强“一企一策”全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