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遵化市一家农机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麦田植保作业。

在深圳宝安区的丰翼无人机运营中心,地勤人员取出无人机载货箱并更换电池。

市民在深圳市人才公园的无人机空投柜前等待餐食到来。

生活在深圳、成都、合肥等地的居民现在抬头看看天空,不时能看到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直升机忙忙碌碌:送餐送血、观光游览、短距通勤……

根据国家民航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另据相关机构测算,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正待展翅高飞。

前瞻性布局 谋发展先机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有备受关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将目光聚焦在了发展低空经济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表示,今年以来,在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下,低空经济已迅速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巨大的市场风口面前,我国多个省份已开启前瞻性布局。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包括四川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和云南省等在内的地区均强调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支持成都、自贡等做大无人机产业集群,布局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江苏省、云南省、山东省等地也首次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在发展低空经济具体规划等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广东省深圳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更侧重于简化手续申请流程、补贴低空经济企业等,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今年2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政府应当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今年1月12日,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与河北航空产业协会在石家庄河北航空投资集团举行了河北低空经济发展座谈会,就推动河北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发展低空经济已成为各地发展发力的焦点之一。

低空经济 “丰富金矿”待采掘

“低空空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说,低空空域有着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更丰富多样的产业和应用前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万亿元级的产业规模,亟待开拓发展。

走进位于浦口高新区科创广场的长空科技,展厅内大大小小的数十款无人机令人大开眼界。从研发到生产,这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全资企业,2018年落户浦口,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

无人机是先进制造技术和产业密集创新的重要载体,产业近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约13.8%,无人机企业已超过1.5万家,占据全球约70%市场份额。业内有预测称,到今年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0亿元。

近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从广东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次成功飞行,意味着深圳至珠海单程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可以缩短到20分钟。这是全球首例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跨海跨城模拟载人飞行。在获取适航证后,这个航空器预计将有望于2026年开启载人飞行。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由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起飞重量2000公斤,可载5人,巡航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核心模组100%国产化。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向记者介绍,在进行大规模应用以后,未来深圳到珠海的单座票价大约为两三百元。“目前,从深圳到珠海打车五六百元,要将近三个小时,坐船一百多元,要一个多小时。”

截至2023年底,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专家介绍,我国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无人机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基础上,应急救援、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也不断被开发,无人机物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低空产业链条长,包括低空制造、低空运营、低空服务和综合保障四大领域;涵盖飞控、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研制,也包括应用场景开发与企业运营。低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可以为各行各业赋能增效。低空经济正在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士分析,越来越多应用场景的出现,会延展出全新的产业链条。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可以在低空产业中大显身手。

发展低空经济需多方协同发力

低空经济作为新的优质生产力、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尽管近年有长足的进步,但发展中的不足也需引起重视,着力去解决。这样才能让低空经济走得稳、走得好。

目前,低空经济主体基础仍不坚实,市场成熟度有待提升。据了解,全国近半数通航运营企业仅靠1-2架通用航空器维持经营。低空消费服务类市场占比过低。运营主体“小微”性质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90%的传统通航运营企业业绩亏损,主要原因是缺少稳定的市场需求、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空域协同管理机制亟待加强,政策衔接仍需完善。这主要在于空域资源尚未形成高效协同管理机制。军地民(航)三方对空域使用诉求不同,加之无人机的大量使用,导致一些地区空域使用矛盾突出。同时,军民航现有一线管制人员数量少,随着低空飞行活动逐渐增多,在管理上的矛盾也逐步显现。政策协同力度不足。一方面,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顶层规划尚未形成;另一方面,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制定时缺少协同呼应,没有形成合力。

低空经济的政策保障薄弱。低空经济经营主体、制度、政策、法规等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很多作业价格标准多年没有变化,已无法匹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速度;无人机等新兴业态的政策法规滞后,导致无人机低空飞行无规可依。地方政府购买通用航空服务的力度不足,经营主体参与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依赖财政补贴情况较普遍。此外,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无人机缺乏高效的管控手段,安全管控形势也更加复杂,低空空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

对于低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相关人士表示,要打出“组合拳”,通过协同发力来解决。要抓好顶层设计。经济主管部门和空域主管部门要强化协调联动,提升低空空域动态使用和高效治理能力。加快研究出台与低空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财政、金融、产业、市场监管等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融合与衔接。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顶层设计,持续巩固和提升我国无人机产业国际领先地位。

要强化军地民协同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在低空空域资源协调、提升协同共管能力等领域承担更多责任,降低和分解安全责任集中现状。要加强科技支撑和管控手段建设。依托5G网络、低轨卫星网和地面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开展低空空域管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一体化、智能化低空空域和低空经济管理架构,支撑空域管控和低空经济协调高效运行。同时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无人机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地方政府与无人机行业的协同配合,制定有利于提升本地生产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地方性政策,推动无人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

2024-03-2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4956.html 1 低空经济蓄势“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