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承德新闻

承德山水同治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03%

塞罕坝机械林场。(资料片)

潘家口水库。(资料片)

森林覆盖率升至60.03%

累计营造林1221万亩

有林地面积占到京津冀的32%

市本级和8个县(市)

全部建成了森林城市

承德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200里潮河净水廊道”工程,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同时,把“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保障生态安全”作为重要任务,大力实施北方防沙带、国土绿化试点等生态工程,坚决筑牢京津绿色屏障

本报讯(通讯员石盈盈)清晨,像往日一样,李健民一大早就来到潘家口水库岸边,打开河长制APP开始巡河。一路上,他一边仔细查看水库情况,一边记录着巡河轨迹。

如今李健民是宽城满族自治县桲罗台镇白台子村的村级河长,他曾是村里的网箱养鱼大户。从养鱼人到护水人,李健民身份的转变,源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

守着水库,靠水吃水。网箱养鱼曾是库区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年,李健民家有50多个网箱,每年收入20多万元。然而,随着网箱养鱼“野蛮”增加,投放的饵料、鱼类的粪便导致水库水质快速恶化,水体散发着腥臭味。为改善水质,给下游提供优质水源,李健民和乡亲们放弃了高额收入,为京津守护一盆清水。2016年,引滦入津流域率先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上下游协同共治,谁受益谁补偿,河库水质稳步提升。如今,引滦入津全线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一泓碧水润津门再现。

十年来,承德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800里滦河水质保护”“200里潮河净水廊道”工程,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立法,颁布《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力求从法治层面上防治污染、优化生态。在与北京、天津、内蒙古等相邻地区全部建立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机制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开展污染协同治理、联合执法监测和应急演练行动。

不仅有一泓碧水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源头活水”,青山也变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60多年前,塞罕坝是一片高原荒漠,“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82%。青山变“金山”,林地变“宝地”,每一寸绿色奇迹,都凝结着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心血。

同样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同一海拔、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丰宁,还有一幅生态画卷——千松坝林场。如今的千松坝,落叶松、白桦林漫山遍野、郁郁苍苍。很难想象眼前如画一般的美景,曾因过度放牧、毁草种粮、砍伐森林、草场退化、河道干涸等诸多原因,一度沦为风沙肆虐、河干井枯的生态贫瘠之地,来自西北大漠的风沙越过千松坝,直吹至京津。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千松坝由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为首都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为京津建起了一座“绿色水塔”。

近年来,承德市把“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保障生态安全”作为重要任务,坚决筑牢京津绿色屏障,大力实施北方防沙带、国土绿化试点等生态工程,累计营造林12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03%,有林地面积占到京津冀的32%,市本级和8个县(市)全部建成了森林城市,林长制改革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表彰。

2024-03-26 治理水土流失60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0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4923.html 1 承德山水同治筑牢京津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