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宏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期,河北各地积极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农业稳产增产,智慧农业先行,其中,科技是关键。在昌黎县新集镇的田地里,大型机械设备来回穿梭,开沟、起垄、播种、盖膜等工序一气呵成,种植户王巍立流转的3000多亩地,将在半个月内完成马铃薯的抢播。
“现在基本上是机械化播种, 旋播一体,一次性成型。”说起农业现代设备带来的便利,王巍立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昌黎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今年种植面积预计达16万亩,产量约70万吨。该县积极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确保春耕生产高效有序推进。
“你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赵县光辉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风娟介绍,合作社里的自走式打药机不仅作业速度快,喷洒均匀,还降低了喷洒农药的成本,提高了农药利用率。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十余台自走式打药机往返麦田间,所经之处,雾化农药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
农机升级,“慧”种地、“云”耕田成为亮点。姚风娟说,合作社大力推广“农机装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小麦生产无人农场,通过耕整地、种植、植保、灌溉、收获等环节,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
科技赋能,让春耕跑出加速度。在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500亩旱碱麦田里,正在进行打药的不是农民,而是多台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农机,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操控实时监控麦田情况。
“今年麦田春季管理期间,我用‘北斗’来追肥。”合作社负责人张宸介绍,传统农机施肥,一亩地要用80斤肥料,而自动驾驶农机施肥,一亩地只需50斤肥料。
目前,该合作社的107台农机都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播种、收割、平整地块、植保等环节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在河北春耕一线,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2024年春耕春管期间,河北省组织和调度拖拉机、播种机、镇压机等10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中,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县里经常下派农技专家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这次专家来主要为搞好小麦春季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对基地小麦丰产丰收提供了很大帮助。”馆陶县柴堡镇樊堡村种粮大户许延岭说,今年他种了1000多亩小麦,目前长势良好。
“根据播种基础和苗情特点,今年我县小麦春季管理重点是落实分类管理、科学水肥、稳穗增粒、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等关键技术。”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农情办主任崔英淑说。
据了解,3月份以来,馆陶县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来到各种植大户田间,仔细查看小麦苗情、土壤墒情,指导农户针对小麦不同苗情和墒情实施田间管护措施,及时解决农户在小麦管护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为冬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农技送下乡,稳产助增收。在邢台、承德、沧州、雄安新区等地,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麦"问诊,传授农作物增产增效技术,指导农户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在石家庄、保定等地,农机技术人员来到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家里,对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农机"健康"上岗。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河北充分发挥省、市、县农资保供专班作用,及时提供农资供需信息,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
“三分种,七分管”,一项项农业技术让农民心里有了底。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河北省推行小麦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建立了行政包联和技术服务“两大体系”,实行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镇、乡镇包村的层层包联机制。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农技员”作用,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环环紧扣抓好春耕生产,因地因苗加强精准指导和精细服务,为夺取夏粮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据农情调度,今年河北省3356万亩冬小麦已全部进入返青期,苗情长势向好,全省一、二类壮苗3067.4万亩,占比91.4%,较入冬前提高1.2个百分点。全省春耕春管期间,粮油作物预计化肥总需求328万吨,种子总需求35万吨,农药总需求1.16万吨。目前,农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能够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