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2024全国两会

“教育+就业” 民生最关切

在行唐县文体中心,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寻找就业岗位。 新华社发(梁子栋摄)

郭毅: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王淑英:全国人大代表、保定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

在宽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操控机械臂。新华社发(刘环宇摄)

民生是全国两会上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关系着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如何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表示,对保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但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

现在正是春招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达到1170万人,并提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毅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问题。“河北师范大学每年的就业工作是在上一年学生统计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并用半年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就业的指导,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

那么,怎样去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郭毅委员认为,应尽早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王淑英认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可以影响着他一生的成长。“一个学校能够培养出好老师就是这个学校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根本保障。每年招生时,家长最关心的也是师资问题。保定中学在招聘老师时,首先就是看政治素养,是否有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学识,用知识育人。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教育强国,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创新意识、没有数字教学素养,在教学中就可能照本宣科,影响教学效果。”

拓展青年就业渠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这些新业态的出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去培养学生,利用这些新的形式、新的业态扩大就业。

郭毅委员认为,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新业态、新形势的研判。

代表委员提出,促进青年就业,一方面要从就业市场供给端入手,另一方面也要从需求端入手,开辟吸纳就业尤其是青年就业的新空间。乡村振兴、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新兴产业发展等正在成为就业新增长点,将为青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是拓展青年就业渠道的新途径。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做到教育均衡发展?

王淑英代表认为,聚焦城乡一体化扩优提质。要做好“科学+”顶层设计,建立“党、政、校、家、社”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解决优质科学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优质校、科技示范校的问题,使科学教育空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向小城市和乡村倾斜,并探索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学教育融合新模式。

郭毅委员认为,教育的均衡代表了社会的公平,每一个教育人的责任,也是使命。对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情怀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在基层学校,也为教育均衡作出了直接贡献。

探索高质量素质教育路径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条低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路径,也是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王淑英代表认为,首先转变的就是教育价值观,要全面发展,在知识学习上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孩子内驱力,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家国情怀,要有未来的领跑能力,而未来的领跑能力仅靠知识不够,最主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很多知识是需要创新的,面对真实问题去解决问题,这些都不是死学知识能得来的。”

郭毅委员认为,人生很漫长,如果把所有的力量都花费在起跑上或者是百米的冲刺上,那么后劲是没有办法维持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认知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代表关注的话题。现在孩子们的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课外活动相对比较少。在课业压力的情况下,会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一个低龄化的问题。郭毅委员建议,要加强青少年,尤其在学校里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一个可考核的标准,把它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

2024-03-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3926.html 1 “教育+就业” 民生最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