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2024全国两会

长城新媒体联动全国10余家省级媒体,邀请代表、委员共话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激活盐碱地 打造新粮仓

扫码看详情

“盐碱地白花花,一年种几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各地一直在不懈努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盐碱地综合治理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城新媒体联合全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地的10余家省级媒体,共同开展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跟着代表、委员、专家一起探寻各地解码盐碱地的丰产密码和良策,助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科学治理让盐碱地变“新粮仓”

“我国盐碱地的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约5亿亩。”河北省政府参事、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胡春胜介绍,目前我国可利用的盐碱化耕地有1亿亩左右,如果这些耕地每亩增产100公斤,加起来就能增加1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

如何在缺水条件下治理盐碱地,成为近年来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研究的重点课题。胡春胜告诉记者,要做好多水源的利用,利用好降雨、地表水,同时改造微咸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介绍,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种适地”,另一个是“以地适种”。他说,江苏的盐碱地属于滨海盐碱地,相比其他盐碱地区降雨量较大,不太缺淡水,所以在改良盐碱地时侧重研究如何把盐排走。作为土壤专家,沈仁芳认为,江苏对盐碱地的综合利用,还带来另一个效应——优化提升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区内的水体盐度、化学需氧量、总氮等多项水环境指标不断向好,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主委张凤宝建议,对于现有盐碱地的开发,应遵循“生态优先,以水定产、因地制宜、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盐碱地面积和盐碱程度的不同情况,以及当地的配套水利设施、农业基础条件和农业发展的需求不同,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序开发利用,借助自然条件(降雨或盐生植物演替)降低改造成本。

“创新治理模式是关键一环,包括引进智慧农业技术、运用生态工程方法和发展多功能农业生态系统。”致力于土壤修复研究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表示,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需要采取多元化策略,以适应当地具体条件。盐碱地的综合改造利用不仅解决了治理问题,还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展现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泰安市分院)副院长孔怡认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在积极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山东也坚持大食物观理念,在盐碱度较高不适宜种粮的地方积极拓展其他适宜作物,最大限度发挥盐碱地效用。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苏和表示,兴安盟将通过实施“灭黄治白增绿”行动,重点采取借“光”治碱、生物治碱等方式,探索运用风电光伏、“草光互补”和科学种植适生特色植物、饲料作物,对盟域内白颜色盐碱地进行有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白城市市长杨大勇指出,盐碱地改造的年限比较长,后续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光靠民间投资、地方性的投资远远难以支撑。因此,他建议国家在补偿机制、大型水利工程投入上给予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后期的管护机制,让盐碱地变成米粮川。

小种子创造大奇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种子的力量不容忽视。巴格阿瓦提乡就是借助种子的力量,在盐碱地上种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季’。”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党委书记逄子剑表示。

逄子剑所在的巴格阿瓦提乡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盐碱含量达到了4‰。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该乡去年迎来了大丰收,秘诀就是种子。

河北省渤海新区黄骅市盐碱地同样得益于种子改良,胡春胜介绍,经过几十年发展,历经数次选种与改良,目前主要种植“捷麦19”“捷麦20”等本土适宜品种,产量足足翻了一倍。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盐碱地资源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的17个县(市),面积很大,如果利用得当将成为粮食增产的又一大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表示,有效利用盐碱地,应尽快筛选、选育优质耐盐碱的新品种,让更多水稻良种破“碱”而生。

聂守军建议,在加强优质耐盐碱品种选育上,应深入挖掘作物耐盐碱基因,以筛选出的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为供体亲本,利用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相结合,配合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方式挖掘苗期、全生育期耐盐碱基因,详细阐明耐盐碱基因在调控作物盐碱胁迫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基因功能。开展作物耐盐碱遗传改良,采用现代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构建盐碱地生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快速聚合优质、耐盐、高产、抗病等优异基因,进一步培育适于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新品种。

在设立耐盐碱育种攻关专项上,围绕“耐盐碱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寒地耐盐碱种质创新与应用推广”,依托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组织省内优势团队进行以提升盐碱地种业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重大专项,举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之力,打造寒地耐盐碱作物科研创新标志性成果。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盐碱地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并在大庆肇源县、绥化安达市和肇东市等地建设了一批野外试验基地(站),2023年对“龙稻21”“松粳60”“齐粳10”“绥粳27”等多个水稻品种经过盐碱地大面积实收测产,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碱性和较高的产量。

“站在全国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发展盐碱地农作物,实现粮满仓首先要加强种业创新,培育耐盐碱的品种,比如耐盐的高粱、向日葵、棉花、小麦、大麦等。另外就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凝聚国内外人才,成立省级或者国家级研发平台,把盐碱地的特色农业做好,形成盐碱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才能真正实现粮满仓。”胡春胜说。

培育盐碱地特色农业

你知道南美白对虾产自哪儿吗?它不仅是沿海城市的热门特产,还是远离大海甘肃的“冷门”特产。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柴守玺说,甘肃部分地区属于盐碱地,虽然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可以发展渔业,通过养殖本身促进盐碱地的改良。“这些年来,在利用盐碱地发展养殖方面,各地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通过群策群力,多方治理,相信我们在盐碱地开发利用上,可以生产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特色农产品。”

“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我的建议是在盐碱地上建立起高效农业基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朔州市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占军拿起自己的手机,向记者展示合作社种植的瓜果蔬菜。“你看这是草莓,我们生产的草莓个大鲜嫩;黄色的小圣女果品质好、耐储存;还有西红柿口感沙糯、果形周正,这些蔬菜水果都很适合在弱性盐碱地里生长。”胡占军说。近年来,朔州市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

“如今,我们通过近10年的种植实验,让大樱桃在朔州市的盐碱地上生根发芽,带动周围的老百姓找到了一条更好的致富之路。”胡占军说。

胡春胜介绍,河北省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产业落地与发展。规划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产业布局,对特色功能食品、地道中草药、炭基肥药、植物工厂、光伏农业等产业进行定向重点“揭榜”引进与培育。强化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与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探索新型规模化农场运行模式,发挥规模优势。

“山东是食用菌生产大省。近年来,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组织食用菌专家前往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走访调研,探索区域资源菌业高效利用新模式。”孔怡建议,在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资源要高产菌类食物的同时,也要优质瓜菜等“大食物”,实现高效转化利用边产出、边改良的效果,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物改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同时,要进行绿色增效模式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持续推进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云凌 整理)

(联动媒体:新疆广电、新华报业·新江苏、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新甘肃·每日甘肃网、大众网·海报新闻、西部网、山西广电、津云新媒体)

2024-03-08 长城新媒体联动全国10余家省级媒体,邀请代表、委员共话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3768.html 1 激活盐碱地 打造新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