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产业新观

“氢”风凭借力 发展正当时

——河北多个氢能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在河钢唐钢新区,首批投放的30辆49吨氢能重卡整装待发。 赵辉 摄

□本报记者 弓幸民

3月1日,上市企业海泰新能公告称,拟对全资子公司增资9600万元,主要用于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建设,张家口生产的“绿氢”将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唐山市,用于交通、氢冶金、工业用氢等领域。

同日,上市企业长城电工发布公告,参股子公司新源动力全体股东拟共同设立新源动力(河北)有限责任公司,进军河北氢能产业。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氢能,清洁高效,潜力无限,其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正在能源转型中的河北,为何成为产业巨头青睐的发展宝地?

一场以建设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省为目标的变革,正在河北悄然进行,氢能产业同光伏、风电一起,构建着河北的新能源格局。

“氢”舞飞扬

瞄准核心技术突破

很多人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万众瞩目的那一幕,“雪花”飞起,“氢”舞飞扬,火炬“飞扬”的小火苗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这不是“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唯一亮相。

在张家口赛区,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张家口赛区赛事服务用车的主力,往返穿梭于冬奥村和场馆之间。

“吃”进的是氢,排出的是水,零污染、长续航,清洁高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相较传统能源车辆,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千克。

冬季的张家口气候寒冷,低温环境下快速启动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攻关,亿华通自主研发了-30℃环境下燃料电池系统快速冷启动关键技术,-30℃超低温环境下,不到2分钟即可快速启动,攻克了行业难题。

历经高海拔、低气温、复杂路况等环境验证,北京冬奥会期间保持稳定高效运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证明了亿华通氢燃料电池的成熟度,为赛事提供了高质量的交通保障。

作为全球最大氢生产国,我国氢能产业尚处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氢能产业生态尚未全面建立,不仅规模尚未上去,而且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如加氢枪、压缩机、储容器和质子交换膜等关键设备,氢密封材料、低温金属材料、高效冷绝缘材料等关键材料都需进口,唯有坚持战略升维与创新突破,才有可能在氢能国际竞争中抢占到制胜高地。

向“卡点”突破的号角已经吹响,河北先后印发了《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河北氢能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力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8月,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城市群纳入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期四年。各地的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及,要实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8大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在这些关键环节,河北各地企业正在主动探索、逐个突破。

2023年6月30日,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张家口召开。由京津冀等区域54家氢能领域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创新联合体。根据规划,该创新联合体将在3—5年内,围绕氢制备、储运、供能、动力、原料五大方向,聚焦10项集成系统,研发33类核心装备,突破近百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持续推动氢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从无到有,从源头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正在不断出现。

政策引领

抢滩布局氢能新赛道

企业驶入氢能发展快车道,离不开政策“东风”。

2022年,是中国氢能产业的风口之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即“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以交通场景应用切入,深化产业链布局,随着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5个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获批,一年新增千余家氢能企业。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城市群已针对氢能产业发布超50项政策。

抢占新赛道,在氢能产业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上,河北是发力较早的省份之一。2021年7月,河北在《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企业10—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河北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邯郸、张家口、保定等依托氢能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建设氢能产业研发、生产、示范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基地。各地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1月26日,保定举行氢能产业成果发布暨全国首个百台级氢能环服项目启动仪式,长城集团氢能产业园项目、莲池区全国首个百台级氢能环服项目等总投资近50亿元的6个氢能产业项目现场签约。会上发布《保定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明确支持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月21日,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摘得邯经出告字〔2024〕02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将用于建设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5GW氢能装备的生产能力。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水电解制氢(氧)技术研究的国家科研单位,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效大功率碱水电解制氢及低成本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扶持好龙头,政企齐上阵。这些政策“东风”吹“绿”了氢能产业的“田野”,展现了河北在“新赛道”中的顶层设计优势,为抢占“碳中和”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氢”力加速

集群发展全链探路

如今,在河北寻觅氢能印记并非难事,应用场景的多点开花已然是一种“硬实力”。

组建氢能产业集群,才能站稳发展的风口。前不久,以皮革闻名的辛集,开了一场“绿色辛集 氢启未来”氢能产业大会,22辆氢能重卡亮相、集“氢电油气服”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落成,一个县域范围内的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露出强劲的“骨骼”。

澳森特钢集团运输车队队长刘超指着新配备的氢能重卡说:“这辆车一年能跑10万公里,一年能节省1万元左右,优点就是动力足、噪声小、节能环保。”

在辛集市河北飞天石化集团“氢电油气服”综合能源站,重卡排队加氢。飞天石化副总经理刘斌说:“作为辛集市首个可以加氢的能源站,是辛集市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的环节之一。除交通领域外,我公司还将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分销、应用等各个环节来谋划、运作,助力辛集市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为完善绿色、可持续能源体系作贡献。”

在张家口市发改委氢能专班办公室,一张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全景图引人注目,上面显示,张家口市共有氢能产业链企业30多家,涵盖了氢能产业全部主要环节。为让产业链更加稳固,不久前,由京津冀等地的54家氢能领域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了“跨越行动战略合作联合体”,启动氢能产业跨越行动方案,构建起规模更大、链条更长的氢能产业集群。

联合体的成立,将进一步完善张家口市氢能产业链条,以“可再生能源绿电绿氢供应”“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氢能多场景应用”为出口,找准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点,并相互配套补链,拓宽张家口氢能市场和落地应用。

在钢铁之城迁安,有迁安特色的“煤—焦—氢”焦炉煤气副产制氢产业已经形成。焦炉煤气副产制氢生产出的纯度高达99.999%的高纯氢,为后端氢能源综合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利用多余电量发展电解水制氢,加快构建“光—电—氢”绿色制氢产业链,实现由制备“灰氢”向制备“绿氢”转变。中溶科技等制氢项目已在迁安投产,年产车用高纯氢气达1万余吨,全市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1万千瓦。

氢燃料电池产销链也是关键。迁安以氢能重卡替代为驱动力,投资52亿余元,建成了集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氢能重卡组装及整车生产、燃料电池测试中心、新能源车辆智慧运营等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园。出台氢能重卡购置补贴政策,实现成本“打两折”,目前已上牌运营氢能重卡300余台。

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多个禀赋各异的氢能产业集群,正在燕赵大地茁壮成长。作为元素周期表中63种元素之首的元素,氢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作为几乎取之不尽的环保能源,氢能,面向未来,一扇充满无穷想象力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

2024-03-04 ——河北多个氢能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43461.html 1 “氢”风凭借力 发展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