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苗苗 李元华
藁城,一座积累了千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拥有以“宫面、宫灯、宫酒”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符号。临近春节,这座千年古城一派喜庆热闹景象,道路两侧悬挂红红火火的宫灯与古色古香的公园街道相呼应,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腊月赶大集,正月逛庙会”,记者走进石家庄市藁城区,跟随当地市民一起购年货、赏非遗、品美食,感受这里满满烟火气和浓浓文化味。
年货里的“三宫”文化
“有没有新款的宫灯?”2月7日,高月霞一下班就直奔位于宫里街的藁城宫文化品牌特产荟萃展厅,展厅里年货商品琳琅满目,宫灯、宫面、宫酒等当地“宫文化”特色产品占据了货架的C位。
42岁的高月霞是土生土长的藁城人,今年她要到外地亲戚家过年,带上藁城最负盛名的“三宫文化”产品做礼物必不可少。
藁城宫灯起源东汉,盛于隋唐。相传,因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良,曾进贡宫廷而得名“宫灯”。2006年藁城宫灯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地域品牌。
“这几天,龙年主题的灯笼卖得特别好,架子上的都是新款。”销售员玲玲热情地给高月霞推荐最新款式的宫灯。六角形的“工艺纸雕宫灯”将剪纸艺术与宫灯造型融为一体,印上“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造型,制作精美,寓意美好,受到顾客的喜爱。
精心挑选了两对宫灯后,高月霞又在柜台前购买了宫面和宫酒。她说:“在藁城,再丰盛的年夜饭也要以一碗宫面收尾,再昂贵的名酒都舍不下宫酒这一口浓郁。”
在藁城宫文化品牌特产荟萃展厅,顾客络绎不绝,有地地道道的藁城人筹备年货,也有闻名而来的外地人挑选礼物。手工雕刻的灯笼、醇厚绵爽的美酒、古法制作的宫面……热闹非凡的年货购物店俨然成为别样的非遗文化“会客厅”。
“乡愁”插上电商“翅膀”
“我来取顾客的订单。”“好嘞,在这里,您轻拿轻放。”一位快递小哥推门走进展厅,刚结完账的玲玲赶忙招呼小哥到柜台取走顾客购买的年货。
玲玲是藁城宫文化品牌特产荟萃展厅的销售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逢年过节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我们展厅平时的日销售额在七八千元,春节这段时间,日销售额达到三四万元。”玲玲介绍,进入腊月以来,展厅的客流量成倍增加,同时,线上订单量也翻了几番。展厅在各大社交平台开通了网店,自己也会临时充当店铺的带货主播。
说着玲玲打开网店评价系统,一条买家秀写着:今年不能回家过年,却挂上了家乡的灯笼,吃到了原汁原味的宫面,仿佛家就在身边。
一碗宫面寄托了游子对家的眷恋,年夜饭推杯换盏间深藏对家乡的热爱,点盏宫灯照亮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份“乡愁”也插上了电商的“翅膀”,缩短了家的距离。
近年来,藁城区积极推动“宫文化”品牌建设,并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宣传、直播带货,形成了屯头宫灯村、贾市庄镇宫面生产、藁城宫酒产业区等产业化发展中心,促成了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目前,“宫文化”产业年产值达52亿元,带动周边12万人就业。
宫文化“周边”成家乡新名片
“宫里街”是条什么街?2022年,藁城区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商业街宫城印巷项目,这里涵盖“地方特色美食、文创、手工艺品、非遗、宫文化关联产品”等多元业态。
记者漫步宫里街,随处可见藁城宫面、藁城宫灯、藁城宫酒、藁城宫米、晒醋、香油、藁城战鼓等地方特产商店。吃宫面、品宫酒、赏宫灯,借助藁城宫文化这张城市名片,宫里街创造性地将“宫文化”品牌产业、地方民俗和建筑、商业有机融合起来,将“宫”这个国潮IP延伸到项目的各个角落,实现了商业和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
“春节期间,我们宫里街将举办庙会,到时候会更加热闹,邀请你正月再来这儿赶庙会。”玲玲笑着对记者说。
玲玲口中的庙会是第九届京畿燕赵民俗大庙会,1月29日,在宫里街开幕。庙会分为“腊月赶大集”“正月逛庙会”两大主题。
据了解,庙会期间将推出巨型龙灯贺岁、赏宫灯、送春联、迎春演唱会、打铁花表演、五路财神贺新春、战鼓争春、万国美食、童心潮玩等12大亮点活动。宫里街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春节办年货、潮玩游乐的新选择,让更多市民感受藁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