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董焕冲)文安县立足辖区特点,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活动,引导社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对接、共同发力,真正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做细做实。
凝聚新力量,发挥大优势。2022年以来,文安县共面向社会招聘2批140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充实到社区一线,持续为社区供给新鲜血液。同时,针对新上任的社区工作者,探索推行“导师帮带制”,着力破解新入职社区工作者“不会干、干不好”等问题。通过安排17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导师”,1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学堂”,一般社区工作者为“学员”,明确谁来帮、细化帮什么、聚焦怎么帮,开展帮带关怀行动,通过社区一线指导,县乡两级组织观摩拉练、封闭培训等方式,锻造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生力军。
发动新群体,织密小网格。近年来,为优化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文安县17个社区共划分网格80个,安排80名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作为专职网格员,并安排264名直管党员、物业企业负责人、“两新”组织负责人等作为兼职网格员。为充分发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作用,文安县委“两新”工委吸纳187名外卖骑手变身“移动网格员”,发挥骑手行业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情报员”,创新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依托市场监管部门、交通部门分别成立快递外卖行业党委、交通物流行业党委,抓好外卖送餐员、货车司机等群体党建工作,组建“美团党员先锋队”等,通过党员亮身份、当先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新就业群体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提档新阵地,服务多方面。依托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部门和场所,文安县累计促成9个“两新”组织建起办公地点,形成一个个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化”触角。同时,为便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休整充电,文安县依托银行、商超等实体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设置52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型服务场所暖新驿站,提供“六能”服务:冷能取暖、热能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伤能用药、急能充电,暖新驿站由各社区安排专人每周进行维护,为全县新业态劳动者群体提供多种服务,把对劳动者的关心落到实处。
注入新活力,对接少流程。为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文安县大力推动社区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联建共建活动,累计促成社区与新业态组织签订联建协议23次。社区引导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加入社区网格化治理,结合社区工作需求,引导骑手们“顺口宣”,在走街串巷、送餐送件的同时也将反诈骗、普法等宣传资料、节假日安全提醒送达居民。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水平,文安县组织律所、医疗、救援等行业组建普法宣讲、爱心义诊、应急救援等3支服务队,建立“三项服务清单”,搭建起共建联建服务引领新平台,为社区服务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