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2023年的河北,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带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含新量”更足;绿色转型蹄疾步稳,产业升级呈现新气象……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河北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投入”成就“大产出”
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是绕不开的一环。
2023年1至11月,河北省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8%,研发投入强度3.37%,在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中位居第一方阵。
快速增长的研发投入意味着什么?“逐梦星辰”的河北交投集团体会颇深。
我们头上850公里之遥的太空,“河北交投一号”卫星已运行了4个多月。卫星信号能持续8小时覆盖中低纬度地区,为远洋运输、山区高速监测“擦亮双眼”。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河北交投集团正式开启对交通运输行业首个卫星物联网星座的搭建,交通运输万物互联的梦想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近年来,河北交投集团研发投入强度逐年增强,2023年更是位居同行业前列。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换来的是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除“河北交投一号”卫星之外,还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高频超距毫米波雷达、城市仿真推演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突破了传统产业的“舒适圈”,跃入空天信息、城市更新“新赛道”,企业发展开辟出一片崭新天地。
研发“大投入”成就创新“大产出”。研发经费持续快速增长,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更有力,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属国企共申请专利3545件、授权专利2657件,制定或参与制定标准242项。
与此同时,作为创新生力军的民营企业也在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坚强后盾支持下,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10月底,河北已有16130户民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共计加计扣除研发费216.47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54.12亿元。
“新产业”释放“新活力”
如果说研发投入开掘了创新“动力源”,那么新兴产业则挺起了创新“硬脊梁”。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
过去一年的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积极部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在石家庄,1600余家上下游企业群英汇聚,形成以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制造、高性能电子陶瓷封测为主的半导体产业和以专网通信、卫星导航、应急通信为主的网络通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正在崛起。
在唐山,构建起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特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机器人产业基地已在国内率先布局。
在张家口,截至2023年11月底,培育引进氢能产业链企业35家,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527辆,“氢”装前进动力更劲。
2023年1至11月,河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长1.7倍,光电子器件制造增长53.8%,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增长12.5%。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加速释放着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新兴产业多面开花,传统产业也华丽蜕变。
烟囱不见烟,车间不见尘,造型各异的钢铁雕塑掩映在草木间。这里既是钢铁工厂,也是旅游景区。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通过100多项环保深度治理和提升改造,全面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成为河北首家民营长流程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
A级,是绩效评级的最高等级,代表同行业环保治理最好水平。通过推动环保绩效全面创A,河北引导钢铁行业将创新能力提上去、能耗水平降下来,以全面绿色转型实现新突破。截至2023年12月25日,河北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总数达到3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钢铁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之一,经初步测算,钢铁行业全面创A后,可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为全省工业减排贡献超过12%。
而企业的绿色转型,不仅迎回蓝天白云,也激发了创新活力,迎来“金山银山”。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成功创A后,产品性能更好,尺寸精度更高,2023年1至10月欧美高端市场签约量同比增加30%,创出市场新空间;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去年以来共试制成功75个品种,高潜能、高创效产品接近45%,创出研发新活力;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金属3D打印设备和自主研发的超百种金属粉末,能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提供“一站式”3D打印应用解决方案,创出发展新赛道。
过去一年的河北,一座座绿色钢厂相继涌现,全省钢铁企业争当环保“优等生”,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3年,河北用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沿着创新驱动的大道不断进发,河北将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抓创新、谋创新,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综合自新华社、河北日报、长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