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祝雪娟)近日,记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国企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以来,廊坊市国资系统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发力、重点突破。截至2022年底,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定的9个方面48项具体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完成,2020-2021年度国企改革工作在全省考核评估中荣获优秀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实施,有力破解了一批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有效推动了企业改出动力、改出活力、改出效益。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定型。监管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党委前置清单制定率达到100%。各级企业董事会全面实现应建尽建,企业集团及子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完成率达到100%;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等制度。“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任务全部完成。该市29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组建了廊坊市国有资本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廊坊市国资商贸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基本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出资企业格局。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监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并将研发投入强度、新材料应用等纳入工业类或科技型企业考核。22家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实现有序退出。截至2022年底,市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达462亿元,税收贡献1.475亿元,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费较2019年分别增长921%、39.6%、278.6%;近三年共上缴国有资本收益8241万元。
市场化经营机制日趋健全完善。各级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覆盖率全部达到100%。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全部建立全员绩效考核制度体系,覆盖率达100%;截至2022年底,各级企业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为2.65%,新进员工实现了100%公开招聘。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能力,国资监管事项全部实现了清单管理,制定修订各类制度文件65项。开展分类授权放权,重点选取25项授权放权事项,实施精准授权放权。企业重要决策、规章制度及合同法律审核率全部达到100%。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全面完成。
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强化。各企业全部建立了第一议题制度,在改革发展中坚持做到“四个同步”,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市部署要求在国有企业落地落实。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按照20%权重纳入企业年终综合考核范畴,推动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了国有企业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坚持公私分明、功过厘清,激励企业领导人担当作为。
2023年以来,为巩固前期改革成果,着力解决一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廊坊市国资委主动谋划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全省国资系统率先出台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
引进央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全市共引进26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其中二级子公司3家,三级子公司23家,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廊央企总数上升到204家。省国资委将该市引进央企工作机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2023年监管企业洽谈重点项目18个,签约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个,超额完成了市招商引资考核任务;组建2支国企产业投资基金,首次实现了全市国资产业基金“零的突破”。实施年度投资项目46个,其中,新增亿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11个,实际完成投资21亿元。
国企专业化整合重组加速成型。廊坊坚持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按照“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国企专业化整合,组建国能供应链、城建科技、国瑞集团和人才发展等产业集团,涉及监管企业14家,约占监管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初步形成了“5家国资平台+4家国资产业集团”的国资国企新布局。
国有企业党建管理实现全覆盖。深化落实“党建入章”“一肩挑”“前置清单”等制度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党建综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领导人员薪酬待遇、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