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2023年度测量标志保护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的实施推动测量标志保护在设施维护、智能化监控、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启了测量标志保护智能化管护模式,进一步夯实了全省时空信息定位基础。
测量标志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宝贵财富,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现代测绘基准的重要载体,起到了时空信息定位基础的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境内共建设各类测量标志3676座。其中,GNSS点528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107座,水准点1768座,三角点1266座,重力点7座。
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2023年,对全省11个设区市、辛集市、定州市、雄安新区共14个城市的城市平面坐标系的设立、覆盖范围、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以及区域内国家高等级测量标志的使用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为完善全省现代城市测绘基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对100座测量标志设施进行加置护井、井盖、警示牌等维修工作;进一步完善河北省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增加标志设施智能监控模块,更新测量标志巡查信息,进行系统常态化安全维护和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工作;选取300座国家级重点保护类测量标志,在标志设施上安装终端传感器,通过河北省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智能监控模块,实现对测量标志设施现状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监控,开启测量标志保护的智能化管护模式。
近年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在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中,以重谋划、夯基础、强措施、促提升为指引,持续开展实施年度测量标志保护项目,设置专业维护队伍,保障资金支撑,健全基层巡查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通过建立的河北省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全省测量标志管护现状,开启的智能化监护模式,更是一举改变了过去测量标志监护被动、延时的不利局面,对于破坏测量标志的情形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保护,将极大地提升对测量标志的管护成效,有力推动全省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整体持续向好。2024年,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将延续组织开展测量标志保护项目,增加测量标志安装终端传感器数量,扩大智能监护范围和地域,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管功能,进一步夯实全省时空信息定位基础。(解化荣 刘欣)